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015-06-11 16:36:39)
标签:

端午节

端午

伍子胥

屈原

习俗

分类: 传统民俗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临近天气越来越炎热,端午在仲夏,顺阳而上也叫端阳节,端午节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众多习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就和中华命理风水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端午节的来历和和相关习俗吧。

                                                                                             http://www.zhyczx.com/images/upload/Image/10046_pc.jpg

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

1、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但遭到贵族子弟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后来楚国被灭,屈原心如刀绞,在农历55日抱石投江而死,用生命谱写自己的爱国乐章。人们为了不让鱼虾等取咬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投放饭团鸡蛋等。还倒雄黄酒到江中药晕蛟龙,以免伤害屈原。之后的每年55日人们用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的习俗来纪念屈原。

 

2、纪念伍子胥: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的端午节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助吴国大胜,后来夫差继位打败越国,勾践请和,不听伍子胥的建议彻底灭掉越国,而同意之后吴国接受越国的贿赂,馋言陷害本为忠良的伍子胥,夫差相信吴国人之后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

 

3、纪念孝女曹娥:也有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东汉上虞人,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此外端午节的来历还有纪念介子推、蓄兰沐浴、龙的节日等说法,不过其中还是以纪念屈原流传最广。其实端午的来历应是各种民俗文化的交融。具体传说大家可以收集资料了解。

 

端午节的习俗:

佩斗娘

在端午节妇女佩戴的头饰,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唐宋遗纪》云:“江淮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戴香包

端午节时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加入雄黄粉,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中是恶日,蛇虫多,夏季炎热,人容易生病,在端午要小心被蛇虫咬伤,慢慢就成了习惯。

 

采药

最古老是端午习俗之一就是采药,《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

在端午洗浴兰汤,这里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以用来沐浴。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挂香草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人们在端午节采艾草,挂香蒲,退蛇虫病菌。

端午的习俗还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这些大家都熟知的风俗,中华命理风水网就不一一为大家介绍了。提前祝大家端午快乐!大吉大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