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洗骨葬墓葬风水星座 |
分类: 风水堪舆 |
“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风水的全部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着“聚气”这个问题展开的。其至有人说,若能认识“气”,也就理解了风水的全部。
在自然环境中,气和风与水的关系最大,因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出自《葬经》)。生气忌风喜水,风要藏,雨要聚,“藏风得水”生气才旺盛,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意思是说近水且靠山靠风生机盎然好的地方总是好的居处。
古人认为死人遗骨是生气凝结之物,选一个聚气的地方下葬,以与“地气”相通,就能保证遗骨不朽,死者的灵魂便会得到安慰并庇护生者。
居住于东南沿海的百越族中流传着洗骨葬的传统,人殁须葬埋两次,第一次只将尸体简单埋下,叫做“凶葬”,待若干年尸体腐烂,再拣出其骨洗净装入陶瓮内,择地选吉日再次入葬,叫做“吉葬”。有些地区把这些骨头叫做“黄金”。
吉葬应符合以下几点:
1.葬者乘生气: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之气构成的,人死后其骸归地,凝聚成形的气便失去依托,四处飘荡,风水的目的就是让它汇聚在一起笼罩遣骸,感应生者,庇佑生者
2.藏风得水:无论葬者的气还是地中的气,都有两个特点,一是遇风则散,二是逢水则界止。因此在选择葬地时就要考察该地是否挡风,是否有水环绕。
能否藏风,一是四周有四象之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护卫;二是墓穴两翼要有"印木"来缠护;三是发脉之山要委蛇而来,在穴后形成“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两道藏风屏帐。
观察是否得水,一是穴两侧要“相水”界止五行之气;二是穴前要有弯曲回饶的流水横行而过。
3.注意以下禁忌:在满足回饶得生气这个要求时,要注意以下禁忌:第一,童山不可葬。童山上指不长草的秃山,象未成熟之孩童,没有生育之能力,所以称童山。没有生气的表现因此不能安葬死者。第二,断山不可葬。断山上脉骤然断裂,由于生气要靠地脉引导,所以这种山比适合点穴。第三,石山不可葬。因为生气行乎土中所以石山不通气,不可势葬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