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一阁的西大门,上悬着一块潘天寿老先生用隶书写的“南国书城”的匾.仔细一看,“南国书城”的“南”字中间少了一横,这是为何道理?我猜测一下,大概有六种可能:
(1).是潘天寿老先生笔误,这一可能性几乎为零。潘先生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书法家,他的书法功力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平时作画,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因此是绝无可能。
(2).是刻工刻错了,这是经常现象。但在这里又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匾上只有四个字,字又这样大,又是挂在文人成堆的文保单位,怎么会发现不了这种错误呢?
(3).是为了避讳?是潘老先生祖上名讳中有“南”字,但我们无其家谱,因此无法考证。
(4).隶书书法中原来就有这种写法。一查书法字典,确有这一写法。但其起源及出典,究竟是为避讳,还是因其他原因,却不得而知.烦请方家指点迷津。
(5).为了表示文人的清高。“南”字里面是人民币小写时的一个符号,而潘老先生为天一阁题匾,完完全全是出于对天一阁悠久的藏书历史和藏书文化的尊重及热爱,与“孔方兄”无涉.因此以少一横来明己志。
(6).从“南国书城”四个繁体字的笔画来看,除“书”字是双数之外,其他三字圴为单数。从古代阴阳及五行来说,单为阳,双为阴,讲究什么都要达到阴阳平衡。而这块匾显然是阴阳不平衡,要平衡就要在“南、国、城”三字中的任何一字去掉一笔,现在把“南”字去掉一横,那末阴阳就得到平衡了。那么,为何只在“南”字上去掉一笔呢?因“南”字在按笔划算是单,属阳,阳本也属火。而“南”在五行中又是属南方丙丁火,这样“南”就成了火上加火。而书是最怕火的,藏书楼取名天一阁本来就是要以水克。为此“南”字少一横,这样一来由阳变成阴,而“南”也不是南字,也就不再怕有火了。
顾廷龙先生是苏州人,是版本目录学家,曾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解放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我们再看他为天一阁所撰写的一副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藏书藏久尤难。”天一阁內的楹联大多数是用正楷,隶书或行书写的。而这副楹联却是用篆书写的,原因有二:(一)顾廷龙先生原来就擅长篆书,(二)顾先生与潘天寿先生一样,非常看重天一阁的文化和历史,也十分尊敬南雷先生(黄宗羲),为了表达自己这种情感,就选用篆书来写。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而篆书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籀文等,常常用来记载最重要的文书。特别是古代在祭祀天地及敬神的最隆重,最神圣的场合里,往往把这一事件用文字记载在钟鼎之上,也就有以后的“一言九鼎之”说了。由此可见,顾廷龙先生的用意之深。
因此我认为,言为心声,字为心声,书(法)亦为心声。
http://s7/orignal/a1f50375gbe55f660c2d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