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培养适用的方法
(2015-01-20 14:47:16)
标签:
育儿 |
1、“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根据孩子“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强化一些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来激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如,玩具掉在地上了,老师对主动捡起玩具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可以激励其他孩子向这些孩子学习,学会爱护玩具。如,小朋友遇到困难了,老师对给与帮助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让其他孩子学会乐于助人。
2、“提醒法”
幼儿的自我意思比较薄弱,那么教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来强化幼儿的生活常规,比如:每次上完厕所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提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三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浪费等等,午睡时不讲话,不影响他人;排队的时候不能插队,不推不挤,一个一个慢慢来。可能提醒过了他们会做的比较好,但过不了多久孩子们早就忘了。因为他们毕竟小不可能像我们成人一样理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看。有时当孩子们忘记了你提出的要求而不守规则时也不要生气,因为对孩子生气发火可能在无形中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不厌其烦的去提醒他们引导他们,久而久之孩子便会知道自己改怎么做。因此,教师就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一味地指责幼儿过错,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故事引导法”
另外,老师可巧妙的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来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将幼儿生活常规的概念生动形象化,便于小班幼儿理解和接受。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运用比较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常规的方法。比如当孩子吃饭掉米粒时,我们可以说:“哎呀,小公鸡要来找漏嘴巴喽,快把米粒吃干净!”再组织幼儿说说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树立榜样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各个方面他们都会刻意的去模仿。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们觉得老师特别了不起,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小年龄段的幼儿,对于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老师做的都是正确的都是可以学习的。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吃饭时饭菜都要吃完,不能乱扔,不能倒掉,而我们自己吃饭时常常会剩一些饭菜倒掉,有时我们老师在管理幼儿午睡时,要求孩子一定要闭着眼睛不讲话不影响他人,自己却和配班老师聊天说笑;要求孩子看完书本整齐的去放好,自己却把挂图,图卡等教具随手乱放;这时候,幼儿看到老师这样做的,于是也玩具书本乱放乱丢……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榜样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以律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在潜移默化中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活动和游戏,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操作前,教师要详细讲解要求,发出的语言指令简单易懂,操作中加强检查反复强调要求以免幼儿忘记,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并且记忆,让幼儿明白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要求来做,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按照要求来做的幼儿及时地予以表扬。在集体中树立一个榜样,这样孩子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活动。教师在组织上课时,应重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因为好的课堂常规取决于有趣的活动。相反,幼儿对于这个教学活动没兴趣的话,注意力自然而然就分散了。其次,要是老师的脑子里没有事先形成一定的活动顺序,发出的指令也不是流畅的,那么幼儿的课堂纪律就会乱。好的常规在于老师的正确指导,如果老师每天的发出的指令是当场想出来的,一直在变化的,那么幼儿也会觉得被搞混了。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常规
经常会有家长来抱怨他们的孩子幼儿园和家里简直就是两个人:在幼儿园会乖乖得听话自己吃饭、准时午睡、看好的图书会自己整理,可是在家里却是另外一副模样:吃饭要家长哄着喂,甚至一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屁股后面追着喂,积木玩具满地扔却不知道要收拾……为什么孩子会有判若两人的表现?这就是因为在幼儿园有生活常规在约束着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家里却没有这样的常规家长宠着,加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和叛逆性。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才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所以老师就要利用家长园地、幼儿成长足迹、电话联系、面谈等途径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常规细则、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常规,并督促执行,家园合作共育,让孩子能更好的养成常规习惯。
幼儿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孩子将会受益终身,成为他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有力保障。幼儿常规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琐碎、繁杂的工作,需要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作为老师要细心耐心,多观察孩子,把孩子当朋友一样的去交流,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并及时地发现新问题,及时提供解决的方法,让幼儿开心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