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xcel技巧:利用邮件合并功能自动发送工资条

(2018-11-28 08:44:29)
标签:

365

工资条

excel

分类: 企业管理

     日常工作中,发放工资条是个较为繁琐的事情,且纸质工资条保密性较差,虽然很多公司已经上了ERPOA,但如需集成工资条发送功能,其开发费用也不菲,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本文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着重介绍了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结合exceloutlook的使用,使人事、财务人员快速掌握自动发送工资条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方法也可用于自动发送请柬、贺卡,请广大读者自行研究。本文所用软件均为office系列2003版。本文属于原创,请转载者标明出处。

一、用excel制作工资表

首先用excel做一张工资表,假如做一张非常简单的工资表如下(记得一定要有邮箱一列,否则一会儿就没办法发邮件了):

姓名

应发合计

代扣税

实发合计

邮箱

1

1000

100.00

900.00

1@sina.com.cn

2

3000

300.00

2,700.00

2n@sina.com.cn

3

4000

400.00

3,600.00

3@sina.com.cn

做好后,存为《11月工资表》。

二、用word执行邮件合并

打开word,选择工具——信函与邮件——邮件合并。

1)这时右侧会出现提示操作选择文档类型。因为要发邮件的,所以这里我们选择电子邮件,然后点击下一步:正在启用文档。

2)出现选择开始的文档,我们选使用当前文档,然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收件人

3)出现选择收件人。我们选使用现有列表,选“浏览”,我们可以把刚才做的excel文档“11月工资表导入进来。然后点击下一步:撰写电子邮件

4)这时出现撰写电子邮件

A.我们先不要管它,先到word文档里面写上要给大家发的邮件。比如象下面这样写(注意这个是直接写到当前的word文档里面的)

感谢您对本公司做出的贡献和努力。现向您发送0711月的工资条。本月您的工资明细为:

应发合计:

扣税额:

实发合计:

B.这样一个简单的工资邮件就写好了。然后回到撰写电子邮件,插入我们需要的内容。在撰写电子邮件中选择其他项目,出现对话框插入合并域。下面有几列:

F1

F2

F3

F4

F5

其实这里面的F1-5对应的就分别是员工的姓名、应发合计、扣税额、实发合计和电子邮件。理解这点很重要,因为理解这个我们才知道要把他们插到哪里去。

C、把F1插入到感谢您对本公司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前面,F2插到应发合计:后面

F3插到扣税额:后面

F4插到实发合计:后面,

word文档变成下面的样子:

F1感谢您对本公司做出的贡献和努力。现向您发送0711月的工资条。本月您的工资明细为:

应发合计:F2

扣税额:F3

实发合计:F4

5)到这里,我们的文件主体就算完成了。选择下一步:预览电子邮件。就可以看到:

1感谢您对本公司做出的贡献和努力。现向您发送0711月的工资条。本月您的工资明细为:

应发合计:1000

扣税额:100

实发合计:900

『此状态下,电子邮件预览时,小数点后显示十几位,故需作如下处理:

点击右键(注意鼠标放在数字上),选择“切换域代码”

 

出现如下页面:

实发合计: 2865.5100000000002

将其改为:

实发合计:

  2865.5100000000002

点击右键,再次点击“切换域代码”,并点击“更新域”,出现如下页面:

实发合计: 2865.51

6)选择下一步:完成合并,出现完成合并,点击电子邮件,出现合并电子邮件对话框,在收件人里选择“F5”(注意,因为我们把电子邮件放在了第5列,所以选择F5,具体要根据你做的工资表结构,看电子邮件是哪一列来定);在主题行里写“11月工资条(这个就是你发给大家的邮件的题目),格式随自己需要选,然后选择确定。

三、outlook执行邮件发送

这样工资条就被发到每个人的邮箱里面去咯。

不过有个前提,你平时用outlook发邮件。如果用的别的,估计还要调整一下,这个就问更专业一点的人吧,我其实也是个电脑盲,嘿嘿。

如果你不需要发邮件,只是想打印出每个人的工资条,那就在选择文档类型时信函就可以了。最后就可以打印出每个人的纸质工资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