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钱-利用信用证炒钱
(2011-08-10 15:37:40)
标签:
杂谈 |
炒钱-利用信用证炒钱
利用信用证炒钱,这是一个绝对新鲜的概念,”。可能我们听过炒房、炒股、炒黄金、炒基金、炒期货、炒外汇、炒字画等这些炒钱的方式,但是又有几个人听说过利用信用证炒钱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胡先生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但他向《英才》记者坦言,他根本看不上贸易那点微薄的利润,“我做贸易只是为了贸易融资。”
以进口为例,在产品进口过来之前,胡先生先联系好国内的下家,并从下家那里提前收取货款。此时胡先生不需要立即将货款打给国外的出口商,而是通过银行给出口商开一张6个月的信用证便可。信用证利率很低,更重要的是合法。在信用证到期之前的6个月,胡先生便可以将货款用作它途,比如放高利贷。
李中坚有些愤愤然地对《英才》记者说道,“以前大家都炒房,现在大家开始炒钱(放高利贷)了。银根越紧,钱越好炒。这也加剧做实业与做投机之间的两极分化。”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宗和告诉《英才》记者,中小企业贷款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先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压力大则迫使某些企业做投机,做投机毫无疑问又加大了企业的风险,银行就更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而当银行不贷款时,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加恶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些外贸的单子,现在都不敢接了。从前只要接到进口商开出的信用证,就可以从银行贷款然后开始生产。但是现在要么贷不到款,即使贷得了款,8厘的月息(年化9.8%),也不敢贷。一个产品做出来,一年也没有那么多的利润。”李中坚颇为怀念早已远去的月息四五厘的日子。
温州当地一位民企老板胡先生告诉《英才》记者,现在靠传统那些生意已经赚不到钱了,很多工厂之所以亏损还继续经营,完全只是为了可以通过工厂从银行贷款,然后将贷款用到其它地方去。
据《英才》记者了解,一间劳动密集型的工厂,一年如果能够做出1-2亿的营业额,尽管生意本身可能赚不了多少钱,但可以以此从银行贷到5000万左右的贷款,而这5000万的贷款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为了民间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