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沂水县志》卷二共八章﹕自然环境
(2013-11-01 12:11:21)
标签:
文化 |
第一章地质
第一节地层
沂水县地质较为古老, 地层有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第四系4类。各类
地层的大体分布是:太古代、古生代地层在县境西部、北部和东部,约占全县总
面积的6 8%,地层形成年代距今有6-10亿年;中生代地层出露于沂沭断裂带间,
形成年代距今约5亿年; 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及河流两岸,形成年代
距今约0.3亿年。出露地层由老到新的层次是:
前震旦系:分布于县境东部、西部、北部及西南部,基岩以片麻岩为主。
震旦系:分布于黄山铺、龙家圈、崔家峪等乡镇一带,岩石种类有两种:一
是黄绿色页岩夹薄层泥灰岩,分布于柳泉、北越庄一带;二是石英砂岩,分布于
磨峪一带。
寒武系:分布于县境西部、北部青石山区及富官庄、姚店子等乡镇,主要岩
石为石灰岩及页岩。
奥陶系:分布于许家湖乡的吕丈坡及富官庄乡、姚店子镇等地,主要岩石为
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白垩系:分布于沂沭断裂带之间一些地区,主要岩石为砂岩、凝灰质砂砾岩
及安山玄武岩。
第三系上下玄武岩组:零星分布于圈里、诸葛等乡镇,主要岩石为伊丁玄武
岩,橄榄玄武岩,夹松散砂层砾及粘土层。
第四系:分布于河流两岸,为冲洪积松散地层,既有粗砂层及砾石透镜体,
又有黄土粉沙粗砂层及砂土和光屑混合物。
第二节构造
沂水县全境处于沂沭断裂带中段,沂水-汤头、-葛沟两条大断裂带纵贯
全境。由于这两条断裂的影响,境内又有3组6条小断裂,控制着全县的地质活动、
地貌发育和水系分布等。
NNE向断裂。主要由沂水-汤头断裂和-葛沟断裂组成,断裂方向基本与
益(都)新(沂)公路平行,属沂沭断裂带,规模大,断裂深,为扭压性断裂。受这
两条断裂的影响,形成了东侧长虹岭隆起,延绵长达数十公里;槽中形成了沂水、
马站盆地等地貌类型。
NW向断裂。主要有姚店子-金星头断裂、韩旺断裂及沂水-石桥断裂。这3条
断裂都位于NNE向断裂以西,控制着沂河中段走向的发育。
NEE向断裂。主要有下泉一坦埠断裂、桃花、会仙院断裂。这些断裂与沂
沭断裂带垂直,与NW向断裂斜交,控制着夏蔚河的走向。
第二章地貌第一节地貌特征
沂水县为低山丘陵区,西部、北部为低山区;东部、东北部为丘陵;中部、
南部为平原。 最高点为县境北部的沂山南侧的泰薄顶山,海拔916.1米。最低点
为县境东北部的朱双村东,海拔101.1米。全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第二节地貌类型
全县地貌类型大体为“一山六岭三分平”。
山地 面积20.03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5.5%,平均海拔高度400米以上,相
对高度在200-400米之间, 多为古生代石灰岩、页岩所构成。该区的大部地区山
岭连绵,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区域性小气候较多,历有以农林牧为主发展多种经
营的传统和习惯。
丘陵 面积208.24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57%,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
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该区特点是:岭矮坡缓,岭顶浑园,谷地宽展,多为太古
代变质岩构成的砂岭,土壤多为棕壤,是全县花生、黄烟的集中产区。
平原 位于沂、沭河两侧,为第四纪冲洪积平原及山前倾斜平原,呈带状分布,
面积136.95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37.5%,海拔高度在115-200米之间,相对高
度小于50米,土壤多为潮土,是全县粮、菜的重点产区。
沂水县地貌类型特征表
地层的大体分布是:太古代、古生代地层在县境西部、北部和东部,约占全县总
面积的6 8%,地层形成年代距今有6-10亿年;中生代地层出露于沂沭断裂带间,
形成年代距今约5亿年; 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及河流两岸,形成年代
距今约0.3亿年。出露地层由老到新的层次是:
是黄绿色页岩夹薄层泥灰岩,分布于柳泉、北越庄一带;二是石英砂岩,分布于
磨峪一带。
石为石灰岩及页岩。
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及安山玄武岩。
岩,橄榄玄武岩,夹松散砂层砾及粘土层。
又有黄土粉沙粗砂层及砂土和光屑混合物。
第二节构造
全境。由于这两条断裂的影响,境内又有3组6条小断裂,控制着全县的地质活动、
地貌发育和水系分布等。
益(都)新(沂)公路平行,属沂沭断裂带,规模大,断裂深,为扭压性断裂。受这
两条断裂的影响,形成了东侧长虹岭隆起,延绵长达数十公里;槽中形成了沂水、
马站盆地等地貌类型。
断裂都位于NNE向断裂以西,控制着沂河中段走向的发育。
沭断裂带垂直,与NW向断裂斜交,控制着夏蔚河的走向。
南部为平原。 最高点为县境北部的沂山南侧的泰薄顶山,海拔916.1米。最低点
为县境东北部的朱双村东,海拔101.1米。全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第二节地貌类型
对高度在200-400米之间, 多为古生代石灰岩、页岩所构成。该区的大部地区山
岭连绵,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区域性小气候较多,历有以农林牧为主发展多种经
营的传统和习惯。
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该区特点是:岭矮坡缓,岭顶浑园,谷地宽展,多为太古
代变质岩构成的砂岭,土壤多为棕壤,是全县花生、黄烟的集中产区。
面积136.95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37.5%,海拔高度在115-200米之间,相对高
度小于50米,土壤多为潮土,是全县粮、菜的重点产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