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得不到的理解,不代表不存在

分类: 个人成长-成长不烦恼 |
01
有一天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女孩,年龄大概8岁,瘦瘦小小的。那天阳光有些刺眼,小女孩拿着一把很大的伞,因为接下来的一段路有树荫,所以她打算把伞收起来。边费力地收伞,边过马路,这样很危险,我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注意来来往往的车辆,直到她平安穿过马路。紧接着,她又是一路小跑,追上前面的中年男人,快要追上时,她又怯生生放慢了脚步,距离那人一两步远地跟在后面。
小女孩把伞夹在腋下,从口袋掏出一张收银小票,说着:“鸡翅膀30元,鸡爪子20元,精制牛肉28元……”她念着,抬起头,前面那人没有一点反应。小女孩攥了攥纸条,想要收回口袋,却又好像不甘心。
“30加20等于50,加28等于78,爸爸,我们一共买了78块钱对不对?”
那位爸爸仍旧是一句话没回,继续往前走。就这样一前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当时看到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听着她的话,觉得格外心疼。
02
如果你的童年,也类似这个小女孩。或许比她的状况严重,有时被无视,有时又会运气不好,在父母因为自己的事没有处理好而暴躁时去“烦”了他们,惹得一顿臭骂或是暴打。
或许又比她好一些,当你难过、伤心、需要安慰之时,他们会听一听,听完给你讲一顿大道理,如果听完大道理你仍旧不“好起来”,他们就会不耐烦,说你脆弱,说你不懂事……
孩子其实都不希望爸爸妈妈生气,孩子总是很乖巧地去为爸爸妈妈找理由。
“他们工作太辛苦了,压力很大,需要休息。”
“爸爸妈妈太年轻了,也根本不懂得怎么照顾孩子,他们也没学过的。”
“他们自己的关系都乱七八糟,每天吵架,心情也不好,因此才顾及不到我。”
……
“那我呢?”
“我就安安静静的,有什么事憋在心里不就好了,别再去烦他们了。再说,就算跟他们说,他们也不会理解的。”
03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他的未来,或可窥见一些。
缺乏关注,只有在父母有空、心情好时,才会被注意到。
缺乏被同理,总是说教多于理解。
缺乏被保护,即便受到过一些伤害,也只能憋在心里,因为小孩子的事,算不上是事。
小孩子总是很天真很单纯的,而同时他们身边中最重要的人——爸爸妈妈,对待他们的方式,告诉他们的话语,慢慢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慢慢长大,恐怕就会越来越相信,这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人听我说话,去了解我,连父母都不曾倾听我和理解我,更何况别人。
04
持有这样的观念,可能内心深处就会总有些恐惧,害怕自己真的就这样被世界放弃了,她会紧紧抓住身边的人,讨好他们,因为深怕自己再有什么过失,深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一无所有了。
又或者,开始越来越强势,既然世界上没有人爱我,那我自己爱自己不就好了,绝不允许任何人对我造成半点的伤害。可是强势不也常常会吓退他人吗?最终仍使自己越来越孤单,越来越不被理解。
得不到内心所渴望的陪伴与理解,于是选择紧闭心扉假装不再相信这些,以至又将他人拒之门外,继续孤单空虚,恶性循环着……
被关注和陪伴、被理解和倾听,这都是我们生而就有,也不会因为压抑或否认就会消失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和渴望,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可以得到的。
从小没有被满足,很遗憾;长大后不知道怎么才能拥有,会走许多弯路,直到去否认“爱”,这很可惜。没有得到过,不代表不存在,更不代表你不配得到。所以,无论何时,都还有机会成长,都可以开始去直面这些需要,并以合宜的方式来满足。
现在开放和本文相关的提问,如果你有有关恋爱交友、夫妻关系的问题,并且愿意游老老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开作答的,欢迎提出。为了能回答得准确,提问请不要少于100字,提问主要内容请包括:
1、事件(发生了什么?)
2、这个事件对你们关系上的影响
3、你的期望
我们不能保证接到提问就立即回复,但会尽快处理,公开回复。谢谢!
(为保护隐私,请勿使用实名提问)
长按关注
解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