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我中心”幸福的最大杀手---婚姻问题探秘(十四)

(2017-12-16 12:04:45)
标签:

婚姻家庭

情感

分类: 婚姻家庭-牵手一世情

幸福三原则


前几天,分享了一篇我的原创文章《一个简单的动作---幸福可以很简单》,其中提到了幸福的三个关键原则,


  • 第一,共识:先要了解婚姻幸福一定是两个人的参与“做对的事的结果”,一个人做不到。

  • 第二,合一:这些对的事就是“对两个人都有益处”,心志相同、目标相同,做法一致。

  • 第三,去我“去自我中心化”,是关键,先关注对方的需要,有服侍对方的心态和行为。


有人就问我,“老师,怎么做到“去自我中心”?

要能够做到“去”自我中心,必须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自我中心”才行。


什么是“自我中心”


在网上都可以查到,心理学家皮亚杰对此的定义。


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指一种在行为或观念上,完全以个人为主而不考虑他人的倾向。


在幼儿期自我观念尚未成熟时,个体尚不能辨识自己与世界,自我中心为普遍现象;也是必要的;当开始成长,意识到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同时也开始培养社会化意识,发展和他人合理、合适的互动关系。若到了成人阶段,过度的自我中心倾向则表示个人在行为上缺乏社会知觉,只受一己需要的支配,忽略别人存在,那么此种自我观念是有欠成熟的表现,也是我们说的自我中心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xnZVdstCicvNcHuVEmxE6cLtLdMvFDWU2BzicqKW3jRF9tAHHwEqT7TOvxy5vdZicbye6ro0ibXK4POwcUOhOI1teg/0?wx_fmt=gif

 

你是个“自我中心”的人吗?

 

一个人是不是自我为中心(这里是指过度的自我),只要细心观察就很容易发现:


  • 经常说:我认為、我觉得,重点是不容易接受別人意見

  • 不能体谅别人,老觉得自己都是对的

  • 不真心聆听,反而试图强迫别人接受或同意他自己的想法

  • 不顾别人,倾向喋喋不休的发表自己的经历

  • 在团体中不喜欢被忽視,在人群中好求表現

  • 知心朋友可能不多

  • 无意中可能伤害到別人,却没有感觉

 以上种种都是有过度自我中心的可能。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xnZVdstCicvNcHuVEmxE6cLtLdMvFDWU2IITm54ibmEyHIDJLkXF2mEqTxrGUvQvk8gepzWXCwGR5bczBCrMG4tg/0?wx_fmt=jpeg


交友时要张大眼睛

 

在实际生活里,ta和外在世界的一切关系,主要是建立在「我」的利害观念上:交朋友不会有真友谊(或不懂得怎么谈),只问「我」可从ta得到什么好处;谈恋爱基本上也是为了满足「我」的需要;甚至连夫妻间也是唯「我」的欲望是求,和这样的人相处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若是夫妻那就几乎可以用灾难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xnZVdstCicvNcHuVEmxE6cLtLdMvFDWU25sKQDW1jI2WF7va1MpGuplTibsPZNu3KALGPWT33mscZxXjPvtQVoJQ/0?wx_fmt=gif

“去”是第一步,不是之一


此外,“去自我中心”对于亲密关系(情侣、夫妻)的影响最大;不能“去”,就谈不上“合一”,这必须是“共识”;也是前面提过《幸福三原则》的汇总。


在谈“去自我中心”之前,还要说清楚一件事,就是“去自我中心”不是不再有自我,更不是有意要贬低自己、压抑自己的感受,或是隐藏自己的需要。这里的“去”字是“不要过度”。所以是需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


不是舍弃而是先后


“去自我中心”是先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放下(不是舍弃),而是先关注到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因为唯有这样,在对方被接纳和同理之后,才能更好地处理、提升双方的关系,也才有机会之后说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会被认为是“自我中心”,没有顾及别人。


要明白这个概念,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没能“去自我中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xnZVdstCicvNcHuVEmxE6cLtLdMvFDWU2b5dt8OicLolpNLCRpiavafBdGd4ZPbiclkqcXor1xOcJAQsibJoZZmreEw/0?wx_fmt=gif


金婚纪念日-1


话说,今天是姥姥和姥爷五十年结婚纪念日,我一下班就回家了,家里也来了一大帮祝贺的亲戚,晚上大家一起吃晚饭。


刚一开席,喝完头一杯酒。姥姥乘兴问姥爷,“你还记得咱们头一次处对象,去看的戏是啥么?”只见刚才还在开怀大笑的姥爷好像突然被一颗大枣噎到了,涨红了脸,支吾半天,答不出来。


一下子,姥姥的兴致也没了,斜眼看着姥爷,半天冒出来了一句,“没想到这么重要的事,你居然记不住,你心里还有没有…”说到这里就抽泣起来。


我媳妇一看,赶忙把姥姥扶进屋里去了。


众亲戚见状,也不知道该说啥,只好托称吃饱了,没一下子就走了个精光。


旁白:

其实姥姥还不是像真正“过度自我中心”的人,但是在兴头上以为姥爷能答得出来,给大家做个榜样、助助兴。哪知姥爷还真忘了,一下期望落空,就急了,也顾不得当时是个热闹的喜庆场面,当场就生了气,还伤心地哭了起来。结果好好的一个庆祝会变成了个以后谁也不敢提的伤心回忆。


想想,回到了屋里的姥姥心情如何?肯定是相当憋屈!姥爷呢?也会是生姥姥的气,让他老人家在后辈面前丢尽了脸,成了笑话,以后还怎么见人?再说,两人面对面谁该先道歉?至少也是会不理彼此,呕上一阵子了。


现在再来看看,如果姥姥当时能意识到,能“去自我中心”的话,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局面呢?


金婚纪念日-2

话说,今天是姥姥和姥爷五十年结婚纪念日,我一下班就回家了,家里也来了一大帮祝贺的亲戚,晚上大家一起吃晚饭。


刚一开席,喝完头一杯酒。姥姥乘兴问姥爷,“你还记得咱们头一次处对象,去看的戏是啥么?”只见刚才还在开怀大笑的姥爷好像突然被一颗大枣噎到了,涨红了脸,支吾半天,答不出来。


正在大家都愣住了,紧张得不得了,不知道该真么办,以为姥姥要挤兑姥爷老糊涂了之类时,就听姥姥咯咯一笑,嗔道“你当然不记得啦!那天你光顾着看我了。”


此言一出,全屋哄堂大笑。姥爷脸也不红了,还加了一句,“可不是,我哪还记得看了什么戏,都被你迷住了,到现在都还没醒过来呢!”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xnZVdstCicvNcHuVEmxE6cLtLdMvFDWU23Sw3Hhr64HfC4M2ZOCwjG0AA69ZHpiaoGjKXSGXlPj0VN4THdgC1bCQ/0?wx_fmt=jpeg


必要的后戏


吃完了,大家酒醉饭饱各自回去了。到了屋里,姥爷立马给姥姥作了个揖,“谢谢!要不是你当时给我解了围,我今后可没脸见人了。”姥姥听了,幽幽地说道,“我还真当你记得呢!你答不上来,当时我心里是挺难过的,只是看你涨红着脸,心里更不好受。心想,男人嘛!有时这种事要记住,还是真难为你了。过去五十年,你待我那样都比记住戏名让我更开心。是不该一下子就这么问你的。”


旁白:

姥姥当时看到姥爷答不上来,心里的感受是难过的,她好想让姥爷当众表现一下的。哪知还真是失算了。当她一下看到姥爷的囧象时,马上知道不对了,赶忙不单给姥爷解了围,还等于又夸了姥爷一回。姥爷当然心知肚明,回到屋里,非但没有“自我中心”,把姥姥数落了,还作揖道了歉。姥姥呢?也说明白了但是提问的原委和自己的感受。这幕戏算是圆满落幕了。


现在理解什么是“去自我中心”了吗?就是把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就如例子中的姥姥,虽然心中有些伤心,但是看到姥爷的处境,对她而言是更重要,更要优先关注的,在之后才向对方来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xnZVdstCicvNcHuVEmxE6cLtLdMvFDWU2yiaMjtbMT8TxB26UQLVOia093e5urWNLANY9tQOEMFON6Giau0FJolO8g/0?wx_fmt=jpeg


想要降低和减少冲突?


情侣、夫妻关系上的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在一个事件中,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当对方有需要非但没有被关注(不一定是满足),反而被要求要付出满足另外一方,不好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若是双方都抱持者这个心态,不产生矛盾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请问,有什么关系经得起经常这样的冲突?这是个可以享受的关系吗?


千万不要以为,既然走不下去,那就分手好了。其实这是个很不好的解决方式,因为虽然两个人是“不欢而散”了,问题其实依然存在着的,因为两个人都各自带走了自己的“自我中心”,就等着下一回合的新冲突了


“去自我中心”标准三步骤


  • 学习同理心,感知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 在平时交流中多加实操

  • 事后表达自的感受和需要

 
一个完整的“去自我中心”可以减少双方的矛盾、误解和冲突,也可以适当地得到对方的同理,从而减少自己内心不被理解接纳的憋屈。
“去自我中心”有如一支双人舞,一定是两个人一起跳的;即便由其中一位开始,但是练出默契之后,就能走向“双剑合璧”的幸福境界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xnZVdstCicvPPR2GCMibTD6VGyt7BchEUknTmQRib5yAqK5fJPlxlxicfg51e8fYMS5PefK89ib0fuZeVEthsrq6icwA/0?wx_fmt=gif  欢迎留言,给我们反馈。


现在开放本文相关的提问,如果你有有关恋爱交友、夫妻关系的问题,并且愿意游老老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开作答的,欢迎提出。为了能回答得准确,提问请不要少于100字,提问主要内容请包括:

1、事件(发生了什么?)

2、这个事件对你们关系上的影响

3、你的期望

我们不能保证接到提问就立即回复,但会尽快处理,公开回复。谢谢!

(为保护隐私,请勿使用实名提问)

长按关注

解锁更多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