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许珂(本公司特邀心理咨询师)
我是女生
吃完晚饭,宝音邀请我玩游戏,我问她要玩什么?她回答要玩生宝宝的游戏,说着她把小兔子塞进衣服里,挺着肚子对我说:“妈妈,我要生宝宝了,快带我去医院。”然后她在沙发上,说:“哎呀,我肚子好痛啊,宝宝要生出来了。”一会儿,她把衣服里的小兔子拿出了,叫我:“妈妈。快看,我生的宝宝。”我问她:“你的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她很认真地想了想:“是女儿。”
我继续问她:“什么时候才能生宝宝啊?”她说:“要结婚以后。”随即,她又邀请我一起玩结婚的游戏。游戏快结束的时候,我问她:“你和谁结婚啊?”她高兴地说:“和妈妈。”我点头说:“是嫁给你爱的人,但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和爸爸一样爱你的男生。”宝音点头,说:“那是谁啊?”
我笑了说:“我也不知道。就像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也不认识爸爸,不知道在他在哪里。直到我长大很大很大,准备好了,才遇到爸爸。然后我们就认识了,相爱,结婚了,然后有了宝宝就是你。”宝音安静地听着,无限向往,最后才说:“我也要。”又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们都是女生。爸爸是男生。对吧。”我肯定她说的。
我继续问她在学堂的小伙伴谁是女生,谁是男生?她一一作答,最后她问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是女生,爸爸是男生?”
男生 女生
在我们的文化环境里,其实很看重男女有别,不管在生理表征还是在心理思维上男女都存在差异。我们承认这种差异,其实是为了两性更好的认识相处,所以,当孩子萌动性别意识的时候,我们认真对待,不要随意告之“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如果孩子的性别特征不进行正确对待,按照家长的心意,或者迷信的缘故,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养,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生偏差。
当孩子出现性别意识的时候,对孩子的性别觉醒行为不做正确引导,这也会影响孩子的正确性别心理的建立发展。
还有一些家庭,父母的性别榜样长期缺失:母亲太强势,父亲太懦弱或者父母亲一方长期不参与孩子的教育,这也会造成孩子的性别心理发生偏差。
当孩子的性心理发生偏差的时候,就会给孩子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带来很大很多困扰:男孩子女性化严重,化妆、着女装、扭捏作态。甚至还有人长大以后要去做变性手术。还有孩子会因着“好奇”两性的差异,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混乱两性关系,而造成身心的伤害。
性别教育
性别差异是清晰明显的,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千万不要漠视性别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性别教育是对孩子的祝福。我们可以这么做:
1.及时适当的性别教育。这需要父母有耐心花时间,不要把孩子的性别教育交给网络电视等媒体,也不要交给“别的小孩子”,这样往往得不偿失。宝音偶尔看电视,就会弄混里面的男女性别,会认长头发,皮肤白,着粉衣的男性是“阿姨。”
2.父母的性别角色成为孩子性别认同的榜样。男性是负责、有担当的;女性是温柔、可亲的。并且两性之间互相尊重,生活当中相互扶持。有很多孩子因着父母性别角色的混乱而人生混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来做咨询的人谈及家庭,都会发现相似点:强势的女性(母亲、奶奶、外婆),懦弱的男性(父亲、爷爷、外公)。这往往造成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隐患。
3.帮助鼓励孩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并且告诉孩子交往的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
4.当孩子对于两性关系有好奇心的时候,认真又不失轻松地给孩子讲授相关知识。切忌取笑责骂,以免让孩子的身心发展受阻受损。
性别教育影响一个人一生,我们家长慎重对待,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恰当的教育。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及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更多认识自己,了解两性差异,帮助孩子在人际交往,情绪情感上都有良好的认识与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