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鸿娇(本公司专任心理咨询师)
你可以做到停止发怒
玲玲和立坤是夫妻,这次因为一件小事情就大动干戈,吵得不可开交。可就在这时候,立坤的电话响了,立坤一看是上司打来的电话,刚刚情绪激动破口大骂的样子,立马改变,变得毕恭毕敬,接起电话时,语气平稳,好像刚刚根本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的风平浪静。
这样的情形我们常常见到,可是总有人说,我没有办法不生气?那我们怎么解释立坤的举动?假若说,我愿意给你一个假期或者一张面额较大的钞票,然后你需要承诺最近一周不可以发怒,你能否做到呢?
常常有人跟我抱怨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怒气,然后我就引导他一些管理怒气的方法,可是到最后他还是回我一句,这些我都知道。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只是不这样做,因为我们不想改变,不改变成为我们可以任性的资本,可以带给我们“我就是拥有特权,我就是可以任性,我就是与众不同”的信念。而这些想法,到最后就回归到了一点-----自我保护和自我中心的本能。但这不代表是本能,我们就要任由其肆意发展,直到婚姻破裂,直到众叛亲离。不要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理性,只是在权衡之中,我们可能有时候少了长远的眼光。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心理学家拉扎鲁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个体不但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因此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刺激事件于己的利害关系及其程度)、次评价(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与控制)与再评价(人对自己情绪与行为反应有效性与适宜性的评价)。
初评价,即我们遇到刺激情境时,本能性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基本是不经过大脑的分析就反应出来了,所以生气就发怒,恐惧就逃避这是人与动物都拥有的本能。但是作为人类,我们拥有理性的思考,且逐渐社会化与成熟,就可以尝试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观察与调节,找到合适和有效的反应方式。所以可能我们会重复犯多次一样的错误(因为本能性反应),但是只要我们可以尝试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行评价,以及反思什么样才是最合适有效的行为反应,并且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我们就可以越来越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仅仅是本能性的反应。
举个例子而言,一对夫妻每一次都因为同类事情有矛盾,引发大吵,那么就需要尝试回顾:在此事件中你有什么样的情绪与行为?这样的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是什么?能够达到你期望得到的尊重、被理解或者夫妻关系更好等等这些目的吗?如果达不到,你应该要做什么样的调整?等等,思考之后,再面对类似情境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以达到自己期待的目的。
当然也要允许自己可能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小变化带来大变化,假以时日,良好管理情绪的习惯就可以形成了。
点击链接可查阅刘鸿娇老师的文章《情绪的奥秘2--你误会了大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f485470102ve23.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