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人生原创】情绪的奥秘1——你的情绪诉说你的需要(2)

(2015-03-16 19:03:00)
分类: 个人成长-成长不烦恼

【幸福人生原创】情绪的奥秘1——你的情绪诉说你的需要(2)

                        作者:刘鸿娇(本公司专任心理咨询师)

 

    上一篇说到情绪的小孩子哭闹是为了保护我们,那我们究竟要怎么样来了解情绪的小孩子呢?

 

需要和依附关系

    我们的需要与小时候和父母亲的依附有着莫大关系。依附关系指的是婴儿因为社会与情感需求,而至少与一名主要照顾者发展出亲近关系,否则将造成其心理交际功能长久的不健全。小时候父母亲对婴儿的需求敏感,且能够付出关心、关怀和无条件的爱,那么孩子的小时候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会形成安全的依附关系。

 

    如果依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则会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上出现问题,具体则表现面对负面情绪时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中国式家庭教育很容易出现重男轻女,女孩容易感受到被忽略,被忽略的孩子有着渴望被关注的需要,因为这个需要在小时候就没有得到满足,长大以后的人际关系里则会常常体会到忽略。因为在孩子的信念中已经形成的一个观念“我不值得被关注”,所以她也会自动的隐藏自己,使得大家忽略她,到最后证明自己真的就是被忽略。这也就使自己陷入了一个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恶性循环中。所以只要有大型的聚会,就会感受到被忽略,而忽略则会引发自我价值感的低落。而实际上则是被关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满足失落的需要——放弃无用模式,寻找有效途径

    我们一旦了解了源头,是因为被关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可以去满足自己失落的需要。被关注的需要未曾得到满足,有人采用逃避,不再参与大型聚会;有人屈从,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自怨自艾;有人过度补偿,穿着夸张或者言辞激烈只为求关注。而这些方式并未能够真正的满足心底的需要,当一个静下来这种不被看重感觉依然涌上心头。

 

    所以,要满足失落的需要,首先要放弃无用的模式,而尝试采取有效的途径。

1)首先从源头着手,如果你愿意尝试,可以回顾小时候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画面,首先了解你自己主要失落的需要是什么?你可以尝试去多观察自己,常常在哪些状况下有强烈的相似的情绪,然后静下来思考我当时这么强烈的情绪原因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小时候最早出现这种感觉是在什么时候?

 

    然后在小时候的画面中去满足那个小小孩子未曾满足的需要,常常是被安慰,被肯定,被拥抱与鼓励。因为长大的我们已经拥有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了,我们已经是成人,我们能够去满足小时候的未曾满足的需要,从而让那个在心底里低低倾诉的孩子得到安慰和关注。

 

2)从现实生活中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负责。尝试改变行为模式,不再走极端,适当的表达自己的需要,逐渐进步。比如一个人的需要是被接纳与了解,行为则是忍气吞声。那他的行为则是学习适当的表达,但是他必须学习可以忍受自己部分的恐惧,思索好表达的内容,然后尝试做表达,进步一点则适当奖励自己,把表达作为自我改善和提升的目标。

 

    只有尝试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负责,情绪才能够被更好的处理,而不是被简单的压抑或逃避,也只有如此才能更深体会生命逐渐的成熟与平静安稳。

 

点击链接可查阅刘鸿娇老师的文章《情绪的奥秘1——你的情绪诉说你的需要(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f485470102vd8j.html

【幸福人生原创】情绪的奥秘1——你的情绪诉说你的需要(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