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就是我在你身旁

(2012-07-20 13:54:59)
标签:

杂谈

分类: 婚姻家庭-牵手一世情

文:简春安

 

案例分析:

小雯回娘家已经四天,难得的假期可以回到母亲的身旁,她珍惜这几天的时间,虽然两个年幼的小孩,让她没有太多的空闲。父母亲对她的婚姻也颇为安慰,安份老实的女婿,还算丰富的收入,安定的职业,行为也是中规中矩,这种女儿,这种女婿,夫复何求?小雯的回来,对他们两老而言,也充满了喜悦,因为小雯有个好归宿。

假期已近尾声,小雯早就买好了火车票,预计傍晚就可以回到家,要打电话给先生,请他到车站接人时,却不由得犹豫起来,她很希望先生可以到车站去接她,倒不是因为行李多一些,也不是有人接比较安全,因为出了车站,出租车多得是,安全也不是问题,有两个孩子作伴,有不良企图的应该不多,何况小雯自己也颇为独立的,回家的事难不了她,小雯要的是那种有人作伴的感觉,一下车就有认识的人迎接,一下车就可以看到熟悉的眼神,一下车就有人可以对话,一下车心情就可以放松。

先生为人老实诚恳、奉公守法,却是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车站接人的人。他总认为,这么大的人,也不是三更半夜,为什么还要浪费人力,等三等四的去接人?时间上不经济,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他的成长过程更没有车站或机场接人、送人的经验·有时自己出差从外地回来,他也不习惯太太在车站接他,这么大的男人为何要人家接?若没人接,车子误点也不会担心别人会等得很辛苦;若没人接,他回家的脚步可以自己调整快慢;若没人接一切都是自由自在,所以,为什么要去车站做这些不必要的举动?

    评析:感情总在「实用」的范围之外
    人与人相处,若以「实用」的观点来分析,有很多现象都是不必要的,例如,生日送花(一、两天就枯了,为什么要送,她又不是不知道我爱她,我送她钱不是更好吗?实际多了,一点也不浪费),例如陪小孩看球赛(小孩不是可以自己去或是跟同学一起去吗?)
    但是若以「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总是在「实用」的范围之外,就是本文极度强调的「作伴感觉」。不管你需要与否,我在你旁;就算我再忙,想尽办法抽出空来陪你,就在你旁,只要你喜欢,不管对我而言有没有意义,我在你旁。「就在你旁不考虑是否划算,不计较是否实用,因为感情与关系总是在实用之外。

 

爱到成为习惯也是一种美

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些好的习惯让家庭更温馨,习惯彷佛是一种仪式,理论上告诉我们,幸福家庭常有这些仪式,幸福的人可以常常享受这种习惯,这些习惯使家人有「伴侣感」。

 

爱的意志性

就在你旁,不是即兴演出的,而是随时都在进行的。就在你旁固然需要当事者有敏锐的心思,可以在必要时,体察到对方的需要,跟这敏锐的心思一样重要的是伴侣行为的意志性。

就在你旁,最难的是如何抓住跟他作伴的时刻。习惯的维持,毅力的付出都是好方法,可为两人的关系奠定相当稳固的基础。难的是,某些时候,当配偶有特殊需要时,我们如何去观察?如何去付出?

若是等对方开口要求时,我们才做,那是做「作业」,那是尽「义务」,与「作伴」还有一些差距(有时,在对方有所求,我们抛下一切,奋不顾身的去作陪时,也是相当可歌可泣,当然得看情况而定)。最好的作伴总在对方开口要求之前,会使作伴行为显得更贴心、更令人荡气回肠。似乎没有特殊的管道可以训练我们达到这种境界,可能是需要当事者自求多福,或许是常沟通、常分享,或是常常一起活动。借着多观察,我们就多了解,也因此增长我们与他(她)作伴的能力。


【结语】 爱一个人好像不容易,相爱的人对爱的期待总是特别多,与其考虑爱的回报,不如考虑爱的付出。只有愿意付出的人才能享受爱的回报,我们期待有人作伴,在需要时,也在平时,所以我们必须与配偶作伴,在平时,更在需要时。

 

 

摘自http://www.tw-angel.com.tw/marriage0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