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深山藏古寺,在鲁山城北绵延的群山中,有一处佛光普照、山灵水秀之地仓头乡青古寺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仓头乡青古寺村,寺院座北朝南,四周环水,庙后二岭迂回绵延,拱背弯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腾挪围抱。左右两侧环绕的山脉,雄伟挺拔,山势回头成双岸,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四面环水的一个高高的土台地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
据寺内古碑记载,文殊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相传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建白马寺弘扬佛法,云游此地,见此地山清水秀,林茂粮丰、是一难得风水宝地,随此建一附寺。
二皇姑和文殊寺
话说春秋时期,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王后宝德。他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妙青”、二女儿叫“妙音”、三女儿叫“妙善”。二女儿妙音,俗称二皇姑,后因战乱朝政败落,深感无法摆脱世俗烦恼,皈依佛门,来到寺院出家,寺院高僧护持“妙音”修成佛道,十年间“妙音”在众僧的护持下,她学通了“华严经”、“陀曼尼经”、“悲华经”佛教、“三藏经”、“法华经”等,她的佛道修成极快,10年后,她外出云游去了山西五台山传经弘扬佛法,后被如来佛封为文殊菩萨。此寺成为文殊菩萨道场,始称文殊寺。
文殊寺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成为本地区最负盛名的寺院之一。解放前,寺院内殿宇宏伟、雕梁画栋、佛塔耸立,紫云雾绕,香客云集。后经动乱,文物破坏,寺院也未免此劫,仅留大殿三间,碑文两通,铁钟一个。随着朝代更替,日月斗转,因文殊寺位于青山怀抱中,加之寺院历史久远故群众习惯上称之为青古寺。
现如今寺院部分殿堂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而成。由于资金的问题,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惊闻文化长征走进仓颉故里考察文殊寺,有着厚重历史的文殊寺将枯木逢春、迎接新的机遇。不久的将来这座千年古寺定会重放异彩,再现昔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