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世家
茗香
文章编辑、配图、上传:茶马世家苏博
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茶马世家”在对云南普洱做深入研究后发现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
http://13728.cn/UploadFiles/20110914113120763.jpg
(茶马世家拍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景)
a
曼撤,一座著名茶山——仿佛从一开始隐世,就已经准备好了预定的条件,因为它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不到20公里,却同样成为了六大茶山的茶盟主。阳光随着地热慷慨地覆盖在曼撤,在它的边缘就是另一个国家——老挝,也就是说,从茶叶出世时,它就已经被异域国家嗅到了香味。茶区包括今易武的曼丽、曼黑、曼腊和曼乃等地,这可以使这个神秘地区形成一个富丽的茶国——并时刻准备为自己的茶史编织一顶王冠。
清同治三年(1877年)时,曼撤已经圈入了茶中的命运之中去,用它与生俱有的品德,它将由此显露出征服世界的热情。果然,利用它的味道,它很快就寻找到世界的形象,在石屏人到来之前,曼腊寨已经开始种植茶叶(在这里,石屏人依然是一个谜,他们从滇南的一个城镇,突然之间张开了翅膀,奔往曼撤和其他的茶山,石屏人参与了茶历史的创造,我就是石屏人的后裔,但我无法考证我的前辈有没有人跟茶史有关系,不过,我知道,通过我已逝的父亲,我知道,石屏人是一个勇于探索,富有尊严的民族)。而此刻,布朗族已经种植茶叶,布朗族离太阳最近,他们附在太阳的热体之下,享受着茶叶的芳泽的美。
而在曼撤,民国七年(1918年)前后,捎往异国的茶叶已经来到马道上,轮船上,它们出现在越南、莱州及香港等地。这是普洱茶历史中具有世界前景的一幅图像,民国八年,官政府曾在曼乃设置“洋路驿站”,以征收厘金。可以想象,在当时,这条道路充满了异域的风情录。茶马人戴着宽大的斗笠帽,一次次地把曼撤的七子饼捎往了异国他乡,从而已经让曼撤尽早地进入了世界的贸易之乡。
http://13728.cn/UploadFiles/20110914113128732.jpg
在离易武不到20公里的这座茶盟主——演绎的却是与易武完全迥异的茶史,采茶:“冬挖金,腊挖银,采茶要认真,茶树胡子要摘去。采茶要留叶,三叶留一叶,四叶留一叶;长的留二叶,只二叶的留一叶;春茶留嫩叶,老茶留一张,二叶少留叶,留了三不发,老叶要抹光。”茶叶在曼撤通往异域的路上——战胜了无数的魔鬼,以此来严守自己的品质,繁荣和桂冠带来了曼撤与易武划分美誉的分界线,从而使两个盟主亲密相处,它们在各种历史和时间中使用不同的语言,讲述了自我遭受到的一切命运的摧残,后来获得了成功的奥秘,如今,曼撤正在以平静的姿态严肃地抛弃历史中的杂质:依然以自己的形象证实自己的传统历史,曼撤的“元宝茶”自清以来就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的流传。
那么曼撤研究是一座怎样的茶山呢?
曼撒古茶山为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所辖茶山在现今的勐腊县曼腊乡境内。曼撒地名现今改为“曼腊”,因盛产茶叶而赋名。“曼腊”系傣语地名,“曼”:村庄;“腊”:茶;“曼腊”即茶村之意。曼腊东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南与易武乡相连,西与象明乡毗邻,北与江城县整董镇毗邻,群山连绵,河谷纵横。乡政府驻地距易武街31公里。
据史书记载,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域内拥有古老茶园1万余亩。《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中载:
“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乡,曼撤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清朝乾隆(1736年)前已有汉族在易武曼腊制团茶,乾隆年间(1736-1795年)石屏一带的汉族就纷纷迁居曼撒茶山,开发茶园,致使茶叶产量大增”。曼撒茶山茶叶以品质好、香高味浓而誉享国内和国际茶叶市场。清末民初,茶山所产茶叶主要经老挝运销越南莱州,再转销南洋诸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当时较有名的商号有张家湾的“张正号”、曼乃旧庙的“胡记号”茶,闻名遐迩的易武“元宝茶”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曼腊。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以上。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1926年,茶王树主十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
http://13728.cn/UploadFiles/20110914113141981.jpg
曼撒茶山,海拔在750-1
958米之间,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年降雨量1600毫米,茶区土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局部地区黄壤和紫色壤土,pH值在5-5.5之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曼撤古茶园几经苍桑,大部分荒芜衰败,现古茶园面积仅存2500余亩。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或是只采不管状况,相当一部分茶园荒芜、树势衰退,有的变为林茶混杂的树林,茶园单产低下。其中一片林茶混交林,由于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地处偏僻,罕有人迹,茶树生长茂盛,树势强壮,树干基围140厘米不等,而且密度较大。其中,保存有一株高23.5米,基部围粗1.44米,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是当地发现的野生状态下最高的栽培型古茶树。
正因为有这么多著名的茶山,才能种得出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云南普洱茶为茶中之茶,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云南有最古老的茶树王,也是茶的原产地,早在明末清初至同治年间,帝王、皇族中便崇尚喝普洱茶,此时也是普洱茶的兴盛时期。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具有“长寿茶”的美称,亦称“可以喝的古董”,可长期存放、愈陈愈香。而有着云南普洱茶王之称的茶马世家普洱茶可称得上是普洱茶之首,以优质的茶料和精湛的工艺享誉云南,其功效在于茶性温和,暖胃而不伤胃。这点以茶马世家的熟普尤为明显,对爱茶人来说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
http://13728.cn/UploadFiles/20110914113148945.jpg
游历彩云之南,寻访茶马世家。钟情不改乔木大叶种,魂牵梦绕茶马世家茶。故事的结尾,让我们重温茶马之乡的民谣:
山川灵气聚嘉木,仙芽破出瘴气岭。
浑然天成祥瑞草,僻野蛮乡动蓬勃。
味厚忻吟留齿香,馥郁不去锁舌喉。
始信佳茗如佳人,魂牵梦绕念衷肠。
竞向山头采拮之,花裙夷妇唱和哗。
一摘嫩蕊含白毛,再摘细芽抽绿发。
三摘青黄杂揉登,拼参得技出好茶。
万片扬簸分精粗,千指搜剔穷毫末。
碧燥烘香共薰蒸,笋叶包挟仓自然。
满园茶树积年功,易与形色茶瘾士。
茶马世家持兢业,承袭祖业纵命薄,
崎岖鸟道挂崖沿,贴山走壁终达市,
数碗下肚两腋清,笑呓卖家乃酒乎?
茶不醉人人自醉,世家陈香赛陈酿。
本文版权归茶马世家官网www.13728.cn/index.asp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