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嘟嘟家每天进行着感恩这样的例行谈话。这是受哈佛公开课《幸福课》里讲到感恩的习惯可以提高幸福指数的启发,便开始了与嘟嘟每天睡前这样一段美好的谈话了。
 
 起初只是妈妈说今天谁陪嘟嘟玩了,谁给嘟嘟好吃的了,谁帮助嘟嘟了,来感谢一天中碰到的人。慢慢得,妈妈开始引导嘟嘟给妈妈讲述这一天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在这中间,妈妈抓住感谢点我们一起感谢。这样的变化,我们虽然每天在一起的时间仅仅有3小时,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样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分享嘟嘟白天的生活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嘟嘟感恩的习惯已经养成了,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陪嘟嘟睡觉,宝贝躺下关灯睡觉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感谢谁?”;
 
 顺其自然得进行着每天晚上睡前的感恩谈话,嘟嘟开始在白天不分时候的问妈妈:“我们要感谢谁?”,妈妈有时会告诉嘟嘟要谢谢谁,有时会引导嘟嘟到晚上我们一并感谢这一天里的所有,所以白天不用感谢了;再后来,嘟嘟总是问妈妈:“还要谢谢谁?”,妈妈就顺着宝贝想着周围的人和事来感谢。
 直到前几天,妈妈开始反过来问嘟嘟:“还要谢谢谁?”,嘟嘟的问答让妈妈再一次感受到佛一样的胸怀,孩子对世界万物都有一样的关注。你的回答比妈妈的丰富多彩多了。“感谢床,感谢屋,感谢表,感谢杯,感谢梨,感谢水……”周围的一切你都能看到,而妈妈只想到了人和人做的事,却没有看到这些每天陪伴着我们,帮助我们生活更好,给我们生活添彩的物。就连三字经,唐诗,童话故事里的一句话,一个词宝贝都不忘记要感谢它们。
 
借此,妈妈又找到了一个提高嘟嘟认知的好媒介。例如嘟嘟告诉妈妈:“感谢表”,妈妈就说:“对,感谢表,它挂在家里,每天滴答滴答得走,告诉我们时间,告诉嘟嘟妈妈快下班回家了。”“感谢床”,“嗯,感谢床,它每天让我们在它上面舒服得睡觉,谢谢它。”
 
 随着这些的进行,妈妈在生活中感受到嘟嘟已经真正懂得了一些感谢,时常会自主的表达对帮助他的人说:“谢谢!”,爸爸帮嘟嘟用筷子插了一节玉米吃,嘟嘟就会说:“谢谢爸爸!”而且他对大人让他说谢谢,没有任何的抵触。
   
 这个例行的感恩对话虽然每天只要几分钟的时间,但着实是亲子对话的好时机,不但是提高认知,也是价值观引导的一个好媒介。带着接纳,理解和欣赏的心去聆听孩子讲述他一天的生活,发现生活中值得感谢的人,事,物。感受我们一直都生活在美好当中!
   
 你们家是不是有例行的谈话呢?如果没有真心推荐临睡前的这个感恩话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