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毅平:参同契十二章第7句《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一

(2019-03-12 11:39:42)
分类: 悟道日志
张毅平:参同契十二章第7句《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一
http://sucimg.itc.cn/sblog/jfeb6a8c787499aa01b694a76d508ff6d  一、参同契十二章第七句:
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解释:
鱼目岂为珠:鱼的眼珠怎么可能成为珍珠?
蓬蒿(hao):指荒野偏僻的野草蓬
槚(jia):指油茶树
译文:
魏伯阳真人在《参同契》十二章第六句中说道:“鱼的眼珠怎么可能成为珍珠?荒郊野外的野草蓬,不可能成为油茶树。”
张毅平随写于2019年2月25日9:10分--9:30分
张毅平:参同契十二章第7句《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二
http://sucimg.itc.cn/sblog/j0336eba621880743d199a92dcc1f7066      张毅平拍于2019年3月8日
      七个月前,张毅平拍于2018年8月3日
  二、心悟《鱼目岂为珠
 魏伯阳真人在《参同契》十二章第六句中说道:“鱼的眼珠怎么可能成为珍珠?”
 古代有句成语:鱼目混珠。意思是说:“拿鱼的眼珠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今天学了参同契十二章第七句:《鱼目岂为珠》这句词赋,让我感悟到魏伯阳真人用心良苦……
 他使用这句词赋告诫那些邪修者,不要耍小聪明来修丹道……
他告诉我们:“修丹者首先要具足明心见性的条件……”
明心:是指发现自己的真心,真心是指:永远不会改变的心。
见性:是指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明心见性:是指禅宗悟道中一个最低的境界。一介凡夫的心,如果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此人就属于迷心、痴心、妄心、蠢心、假心、识心。
   凡是具有这六种心的凡夫,永远不可能获得明心的境界!
  不明心者,她的真性永远是在昏睡……
  真性昏睡者的灵量,永远被五欲六尘的污垢屏蔽;
  真性屏障的人修丹道,等于是在修炼汤镬功……
  汤镬:是指古代煮犯人的一种锅子。
     张毅平随写于2019年3月8日8:00--8:30分
张毅平:参同契十二章第7句《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三
  这么一剖析,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
  修丹者的唯一条件:在获得明心见性的基础上,开始修炼性命双修的丹道。
   明心见性的两个条件:
  1、看到自己的一颗真心和真性;
   2、用第八识的灵魂之眼,去观察、判断、认识人世间的各种人和事;用真心和真性善待自己和他人。
  明心的五个条件:
   修德、返观内照、知耻改过、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直到见到自己的如来真性为止。
  这么一剖析就很清楚:
  一介凡夫,如果想获得返老还童之正果,就要具足见性之正因;
  如果想要获得见性之正果,就要具足明心之正因;
  如果想要获得明心之正果,就要具足修德、返观内照、知耻改过、持之以恒、勇往直前这五大正因……
  如果做不到这几点,那么就会成为《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的真实写照,成为鱼目混珠的蠢驴……
              张毅平随写于2019年3月8日8:30分---8:50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