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户打新必须知道的几点

(2014-06-16 11:20:17)
证监会把今年第二轮新股申购放在“6.18”估计让很多手里没多少闲钱的小散着实陷入了选择性障碍:到底是参加某东的特卖会,还是证监会的新股促销?机构说了,这次中签就等于送钱,还犹豫什么,先打新吧,打不中在去拣点便宜货安慰下自己也不迟是吧?下面这些都是打新必须知道的几点。

一、想参加618打新,账户最少要有1万元的股票

这个变态规则推出来一直让笔者有很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买新股前必须还得买其它的股票?能不能抑制炒新小编不敢妄评,但是这样总有点强买强卖的意思,抱怨归抱怨,想买新股那就得按照人家的规矩办。

沪深交易所规定,若投资者想要申购新股,发行日为T,则该投资者需要在T-2日收盘时持有该新股所在交易所1万元市值以上的股票,每1万元市值可获1000股新股申购权利。

而根据上证所5月公布的关于修改 《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按市值申购实施办法》的通知,投资者进行新股申购前持有的市值以投资者为单位,按其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计算。而投资者相关证券账户开户时间不足20个交易日的,按20个交易日计算日均持有市值,每一万元市值对应1000股新股申购权利。深交所对打新市值的计算方式与上交所保持一致。

上述规定要求投资者在新股发行之前,需要连续持股。简单地说,如果要申购6月18日发行的雪浪环境等三只深市新股,那么投资者截至16日算起,前20个交易日持有深市股票的平均市值,就将决定申购额度,每一万元市值对应1000股新股。同样,在当日沪市新股联明股份也将发行,那么投资者截至16日算起,前20个交易日持有沪市股票的平均市值,就将决定申购额度,每一万元市值对应1000股。

也就是说,周三想要申购新股,那么你就要算算你账户股票的平均市值了,具体买多少要看你想申购多少,不过本着买的多中签率相对高些的原则,估计大多数股民都会选择定额申购,这样,如果新股申购限额是一万股的话,那么你就要有10万元的股票才能有资格申购这一万股新股。

记住,沪深交易所的市值是不通用的,沪市市值只能申购上交所上市的新股,深市市值只能申购深交所上市的新股。

二、拿多少钱打新比较合适?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四个字:量力而行。

因为有同一个交易日多只新股同时发行的情况,想要顶格申购所有新股最多可能需要几百万的资金,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约有100万元资金规模的账户,就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顶格申购,过多的资金反而会造成闲置。

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选择一些有热门题材,上市后预计涨幅较大的新股去申购是比较合理的打新方法。

三、如何提高中签率

有股民问,有能提高中签率的办法吗?这个真没有。跟“秒杀”一个意思,拼的是运气。

不过有统计显示,市盈率越低,中签的概率越大。新股的价格对中签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呈现价格越高,中签概率越大的情形。从行业来看,2014年中签率比较高的行业有农林牧渔、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和交通运输。

另外,从总体情况来看,沪市新股的中签率普遍高于深市新股,原因是沪市新股往往发行规模较大。
散户打新必须知道的几点


关于打新,你还要知道的知识点

1,新股发行价计算公式:(募集资金+发行费用)/发行数量=发行价。

以 雪浪环境为例,其募资25837万元,公开发行不超2000万股。关于发行相关费用,招股说明书第45页有详细披露。其中,保荐费用850万元、审计验资 费用224万元、律师费用60万元、评估费用30万元、与本次发行相关的信息披露费用225万元、材料制作费10万元、股份登记费4万元、上市初费7.5 万元,合计1410.5万元。除此以外,发行费用的一块大头是承销费用,其收取金额是新股发行募资总额的7.6%。即发行费用=1410.5+2000× 发行价格×7.6%。假设发行价为X,则计算发行价的公式为:1410.5+2000X×7.6%+25837=2000X。计算得出,X是14.74 元。

2,新股上市当天的二次临时停牌制度取消

新 股上市首日,集合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20%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80%;连续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44% 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64%。同时,新股上市首日连续竞价阶段,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超过10%的,上证所将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盘 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上涨或下跌超过20%的,不再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

炒股虽易,赚钱不易,各位且行且珍惜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