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欢哥绝招:MTM指标

(2014-03-26 11:08:15)
标签:

股票

动量指标MTM是一个在技术分析中较为常见的工具,它所发出的信号主要为买入和卖出的讯号。该指标主要应用于探求股价之变动情况,寻求股票加速或减速情况,以求能够在热血澎湃时离开股市;而于人气最弱时进入股市。

 

  制作动量指标,要先订立基数。当动量指数在基数之上,可视之为上升,而在基数之下时则视为下跌。而观察的方法很简单:即当动量指数处于基数之上,且正在上升途中,而目前的股价比十周前高,则股票上升动量在增加;反之当动量指数是处于基数之上,且正在下降途中,目前的股价比十周前高,则其上升动量在减缩;若动量指数处于基数之下,且正在下降途中,而股价也低于十周前的水准,则说明下跌动量仍在增长;若动量指数是处于基数之下,但却在上升途中,而股价仍低于十周前的水平,则说明市场的下跌动量已开始减缓。

 MTM的使用法则为:

 

1MTM指标是以0轴线为中心线。MTM曲线主要是以其为中心,围绕其上下波动。  

 

2、当MTM曲线在0轴线上方时,说明多头力量强于空头力量,股价是处于上升或高位盘整阶段。  

 

3、当MTM曲线在0轴线下方时,说明空头力量强于多头力量,股价是处于下跌或低位盘整阶段。  

 

4、当MTM曲线从0轴线下方开始向上突破0轴线时,说明股市多头力量逐渐强大,股价向上运动的能量开始放出,股价将加速向上运动,是较强的中长线买入信号。投资者应及时买入股票。  

 

5、当MTM曲线从0轴线上方开始向下突破0轴线时,说明股市的空头力量逐渐强大,股价向下运动的能量更加强大,股价的下跌速度也将加快,是较强的中长线卖出信号,投资者应及时中长线全部卖出股票或持币观望。  

 

6、当MTM曲线从0轴线下方向上突破0轴线并向上运动较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如果股价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开始放缓,说明股市的多头力量开始衰弱,一旦MTM曲线开始掉头向下,预示着股价将见顶回落,是较强的短线卖出信号,投资者应及时短线全部卖出股票。  

 

7、当MTM曲线从0轴线上方向下突破0轴线并向下运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如果股价向下运动的加速度开始放慢,说明股市的空头力量开始衰弱,一旦MTM曲线开始勾头向上,预示着股价将短期见底反弹,是较好的短线买入信号,投资者可以开始少量建仓。  

 

8、当MTM曲线向上突破0轴线后,只要MTM曲线不掉头向下,说明股价向上运动的速度和能量始终能支撑着股价的上涨,是很强的持股待涨信号,投资者应坚决一路持有股票,直到MTM曲线有掉头向下的迹象为止。  

 

9、当MTM曲线向下突破0轴线后,只要MTM曲线没有勾头向上,说明股价向下运动的能量还是比较大,是较强的持币观望信号,投资者最好一路持币观望,尽量少做反弹,直到股价完全止跌向上为止。

 

 

 

MTM曲线与股价曲线的配合使用  

 

1、当MTM曲线与股价曲线从低位同步上升,表明短期内股价有望继续上涨趋势,投资者应继续持股或逢低买入。  

 

2、当MTM曲线与股价曲线从高位同步下降,表明短期内股价将继续下跌趋势,投资者应继续持币观望或逢高卖出。  

 

3、当MTM曲线从高位回落,经过一段时间强势盘整后再度向上并创出新高,而股价曲线也在高位强势盘整后再度上升创出新高,表明股价的上涨动力依然较强,投资者可继续持股待涨。  

 

4、当MTM曲线从高位回落,经过一段时间盘整后再度向上,但到了前期高点附近时却掉头向下、未能创出新高时,而股价曲线还在缓慢上升并创出新高,MTM曲线和股价曲线在高位形成了相反的走势,这可能就意味着股价上涨的动力开始减弱,MTM指标出现了顶背离现象。此时投资者应千万小心,一旦股价从下,应果断及时地离场。  

 

5、当MTM曲线在长期弱势下跌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弱势反弹后再度向下并创出新低,而股价曲线也在弱势盘整后再度向下创出新低,表明股价的下跌动能依然较强,投资者可继续持币观望。  

 

6、当MTM曲线从低位向上反弹到一定高位、再度向下回落,但回调到前期低点附近时止跌企稳、未能创出新低时,而股价曲线还在缓慢下降并创出新低,MTM曲线和股价曲线在低位形成相反的走势,这可能就意味着股价下跌的动能开始衰弱,MTM指标出现了低背离现象。此时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股价动向,一旦股价向上就可以短线买入,等待反弹的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