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柿子”蕴含大智慧
文/轻度昏迷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今人云:别把谁谁当软柿子捏!
“软柿子”似乎成了一个讽刺意味极强的贬义词,在笔者看来,软柿子里实则有大智慧。软柿子其实是指成熟的柿子,而那些硬柿子其实是不能吃的、不成熟的、青涩的柿子。
智慧一:“软柿子”可有效躲避灾祸。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指的就是在遭遇另一方强大力量的攻击或者威胁时,服软或者示弱能够有效地避免自身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中国讲究“伸手不打笑脸人”,在遇到危急情况时,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可以尽可能地让自己存活,存活这是一切后续力量的前提。只有在危急中生存下来,才能为未来的强大甚至反击赢得机会。
智慧二:“软柿子”可以赚够同情分。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而“软柿子”貌似就是那个人们眼中很有代表性的弱者。“软柿子”在获得同情的同时,更会获得很多相应的帮助。这种帮助不仅包括了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以及诸多机遇。相比让人不敢接近的性格强悍的“硬柿子”,“软柿子”的实际所得要多得多。
智慧三:“软柿子”人人都想捏一把,带来更多的是机会。在捏“软柿子”的人中,恶意的必经是占少数,大多数人是善意为之。“软柿子”更容易让人接近,性格更加随和。在人际关系占重要地位的中国,让人容易接近的人更容易结交朋友,更容易与别人交流,更容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相应地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所以,别人捏看似吃了亏,但被人捏的多了,也确实占了大便宜。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吃亏是福吧。反而“硬柿子”们虽然不容易被人欺负,但也让别人不愿接近,丢掉了太多结交朋友的机会。
智慧四:软可以锻炼人的意气。“软柿子”实际上一种境界,一种“忍”的智慧。当一个人羽翼不够丰满,地位和财富不足以与大多数人对抗时,最忌讳的是就是鸡蛋碰石头,与别人硬碰硬。只有平心静气,避其锋芒,才可安身立命,以求自身强大的内气和修养。最受尊敬的人,是内心足够强大、有韧性、哪怕未成功也可以让人看得到潜质的人。
智慧五:忍辱方能负重,软是为强硬蓄积能量。软是一种不怒而威的从容,是一种看破世事的淡雅,是为自强而进取的外在表现。“软柿子”可以把外在的打压变成内在的动力,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如果日本人的“忍”燃烧了复仇与占有的火焰,那么中国人的“忍”便是自我强大的精神源泉。
软不是软弱,更不是怯懦,而是一种隐忍的睿智。拥有地位和身份的“软柿子”彰显平和与大度;尚未取得财富和身份的“软柿子”更像令人敬佩的攀登者。当然,过犹不及,“软柿子”如果变了质,变成了腐烂的柿子,失去了原本的取向与价值,也便只有被弃之的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