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记忆之四:霹雳舞

标签:
霹雳北影杨子君流行马达 |
http://s9/mw690/002rRvHwzy79wldVQjS88&690
http://s8/mw690/002rRvHwzy79wlezUcD97&690
http://s16/mw690/002rRvHwzy79wlfg78P8f&690
http://s2/mw690/002rRvHwzy74fBCicqRa1&690
霹雳舞起源于美国,创始人是美国东海岸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劳德,1986年初传入中国。
——马达:我早就说过,她又没上街头跳过,不懂我们这一套。
——小蛋糕:可以学嘛。
——旋风:哦,学?
——凯丽:你来教我吧。
霹雳舞节奏感和舞动感非常强烈,跳起来可以尽情释放,中国青年也一度对跳这种舞到了疯迷的程度。
——旋风:好吧,让你开开眼界,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跳舞。
随着1987年美国歌舞片《霹雳舞》的上映,迅速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更为群情激昂、波澜壮阔的霹雳舞热潮,“全民霹雳”的时代到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唤醒了迷茫、徘徊中的中国青年,他们已经知道,只有那些贴近地面,以头、肩、背、膝为重心,迅速旋转、翻滚的动作才叫“霹雳”。他们已经遗忘了程天赐在《霹雳情》中饰演的何向东,遗忘了国内最早跳霹雳舞的陶金,遗忘了电影《最后的疯狂》中鞍山霹雳舞星杨子君, 头脑中无可替代的是旋风、马达、凯丽。
面对这一波时代潮,天津和我也不例外。1988年,全天津市有特、甲、乙级舞厅78家,翻阅当年的《今晚报》广告,可以看到近一半的舞厅都在办霹雳舞培训班。霹雳服、迷彩服、花头巾、半指皮手套、红与黑两色拼接的霹雳舞鞋和白色的高帮回力在天津空前热销,《猛士》《荷东》系列等舞曲磁带都有二十多万盘的销售纪录。满大街上穿梭的“霹雳舞星”比比皆是,不论是长头发的还是留板寸的都统一扎上一条红色发带,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下防风黑墨镜永远舍不得摘。繁华的和平路、滨江道、小白楼空地上和清雅的高等学府内,到处是扎堆儿茬舞的男女青年,这也许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文艺复兴”,第一次身体解放,第一次狂热崇拜,第一次感受时尚。
1988年的京津冀等10城市霹雳舞大赛和全国“沈努西”杯霹雳舞大赛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习舞者有了努力方向,前途光明无限,更有了说服父母、老师等反对者的充分理由。当年,江湖上公认的天津十大霹雳舞星是肖振、孙朝晖、孙晨曦、高亮、高占、杜长青、聂忠、国祥、顾同,他们多数人参加了“沈努西”大赛,成绩相当不错。冠军桂冠还是让杨子君摘走了,他将西洋的霹雳舞加入了中国功夫的动作,无可争议;亚军是天津的孙晨曦,他是京剧武生出身,当年只有16岁。值得一书的是,天津还有两个6岁儿童綦楠、马梁参赛,在首都体育馆引起轰动,获得特别奖。天津代表队教练孙大雨的翻云覆雨手,的确是培养了一批霹雳人才。
——旋风:就在这,一定要成功。
而我,是1987年在二宫看东北一个草台班子消夏文艺晚会表演首次见到了霹雳舞。后来知道,他们出场的那四五个人根本不会跳,是在恶心霹雳,除了滑步之外,就会搬砖、擦玻璃、拔绳子,一个翻滚、旋转也没有,但当时我却看得如醉如痴,一连好几天,每次花一角五分钱买二宫的消夏门票,观摩后再找没人的地方模仿着跳,并给自己置办了一套行头。李新是我的小学同学,有一次见面,我发现他跳得很棒,尤其是“拐子步”,相当柔,于是我就拜了新哥为师。记得新哥、贾姐、于姐我们四个人一起去师大找我的同学陈同刚、赵家宏去学校舞厅跳舞,新哥在大家跳迪斯科的时候,玩了一把霹雳,技惊四座,贾姐也用她擅长的吉特巴到处“毙人”。我惟一一次公开表演是在1988年春节前五十四中学高中同学的小聚上,我鱼跃前扑双手没撑住,下巴着地了,但获得了许姐、迟姐等同学的“喝彩”。
李新曾在天津群众艺术馆参加过两期霹雳舞培训班,1988年春节后,我也“下海”了,报的是北京影院舞厅的培训班,教练是天津歌舞剧院的张金路。当时,江湖上习惯将霹雳舞分为太空霹雳、木偶霹雳、柔姿霹雳、雪山霹雳,按照张老师的理论,雪山霹雳是不存在的,至于太空柔姿霹雳、木偶机械霹雳都是为了做广告瞎起的名,霹雳舞就是霹雳舞。你有基础吗?有,练过体操、武术,你就练霹雳舞;没有,拣着所谓的太空柔姿、木偶机械,会点“老式霹雳(指没有翻滚、旋转高难度动作的)”,跳个热血沸腾、大汗淋漓,凑凑热闹就行了。授课中的高难度动作,张老师一般不做示范,每次课都会有一两位往届的优秀学员,他们负责演示翻滚、旋转动作。
我终于明白,杨子君是武术运动员,形意、八卦、通背、少林、螳螂拳、醉剑、太极、散打样样精通,全国武术冠军,孙晨曦也是京剧武把子,只有这样的人,才具备跳霹雳舞的条件,否则想跳出点名堂纯属天方夜谭。我“鲤鱼打挺”能勉强起来,空翻不敢,单手支撑身体也没戏,更不提旋转了。这个培训,学费是20元,分为8个半天,在北影二楼,我全勤后便知难而退了,但学会了滑跪,有时在草皮上踢球也偶尔来一下子。再有,结识了小海地的顾同,他后来的霹雳舞小有名气,我去小海地逛书摊时总去他家。
有些东西天生就是流行一下子就算了,如霹雳舞,流行迅速又迅速销声匿迹,现在基本上已被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