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情感德育论》——序言摘记 感悟

(2015-09-20 12:26:27)
标签:

杂谈

佛山华康医院


读《情感德育论》——序言摘记 感悟


   
  读《情感德育论》——序言摘记 <wbr><wbr>感悟


   


书 名:《情感德育论》            装 帧:平装


作 者:朱小蔓               页 数:27l页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定 价:27.40元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



    


  
情感德育论》一书是朱小蔓教授长期从事情感性道德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的结晶,对道德情感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操作样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是关于情感德育的本体思考,主要包括从辩证法的角度探讨道德情感的结构、内在发展及其本质,阐释情感与道德的关系、情感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论述情感教育;第二编是传统与当代情感德育思想与模式,从归纳概括传统道德教育实践人手,阐明传统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及其模式,深入分析了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情感层面以及研究方法,系统论述了当代中国的情感教育,并反思了中小学情感性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第三编是与人的德性发展相关的情感研究,主要阐述了“发展性”德育的内涵及其情感机制,幼儿道德情感的发生、发展与教育研究,以及与人的德性发展相关的情感开发与培育;第四编阐述教育中积极情感与德性目标的实现,主要探讨了小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情感维度,课程改革与教师的道德情感向度;第五编论述了关注道德学习主体的学校德育新视角,主要包括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道德学习与脑培养,通过生命叙事开发德育资源,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去年暑假买回此书,数次翻阅,却没系统通读。近日因为需要再次捧读,仅从序言中就获得很多启迪,以下是序言中的选段和感悟。


 


   
1、以往教育学和伦理学教科书对道德情感的解释有一种分割性的思维作祟,过分强调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所谓“三分说”或“四分说”,它们把道德情感定义为是人对道德原则的一种肯定性的情感。我认为这种界定存有弊端。其一,这种分割式的界定容易切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其二,它对道德情感的理解过于理性化,容易将道德情感蜕变为道德认知的衍生物。第三,它割断了道德情感与其他情感的联系,使道德情感失去来自情绪、情感系统本身的发育基础。也就是说,它脱离了来自人的生命的情绪、情感系统本身,而被封闭、割裂在道德和理性的范畴内,使道德情感变得高不可攀,变得与一般社会性情感、日常生活情感以及原始自然的社会性情感没有什么关系。恰恰相反,我认为道德情感与社会性情感、日常生活情感,以及与人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自然情感密切相关,可以并且往往需要从情绪、情感系统孕育产生,而不只是从道德认识、道德理性活动而来。

  
感悟: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读教育心理学、伦理学系列。对于“三分说”或“四分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分,只是把它当作理论概念理解,只在思度三者之间的联系,认识上却达不到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有了这段文字垫底,以及作者后面对这个观点的阐述,我对课题操作系统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有了比较明晰的思考:一是如何“有赖于发掘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贴近这个年段孩子的情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这一方面显得很抽象,很随机。其二,进一步思考“什么情感可能与道德相关,与个体德性发展相关,与道德教育相关”。作者曾在《情感教育论纲》中尝试提炼五种能力,比如情绪、情感的自我愿望能力、移情能力、体验感受能力、情绪沟通交往的能力以及调控能力等,她始终认为这几种能力与道德有关系。书中有对“与人的德性发展相关的情感研究”专章论述。其中提到的“秩序感”“羞愧感”“敬畏感”给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情感性道德教育思路和模式相信,情绪、情感不断的感悟、体验、积累,可以逐渐变成人的性格的一部分。杜威认为,学校教育要培养人的性格,性格包括品格,包括影响行为的动机系统,它们对行为有活力和动力作用,使人的行为变得更开明、更连贯、更富有生气。泰勒在她关于价值观教育的文章中指出,价值观教育就是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美德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成为性格的这部分就是品格。只有成为性格的才叫品格,不成为性格的就不叫品格。美国学者也指出,品格教育的内涵是要把社会需要的那些美德变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变成人的比较稳定的习惯、态度。我认为性格是可以不受制于什么东西而自由投射出来的。如果我们重视人的情绪、情感系统的发育,重视与道德相关的情感的发育、培植,强化与提升,那么人就一定会朝着美德的方向积累、体验、感悟,最后变得人格化、性格化,就可以自然的投射、自由的表达。


   
感悟:读到这里,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重视从小就让孩子接受基于底线伦理基础上的规训,为他们的品德奠基,目的就是为他能够更好的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的更幸福,有一个好的行为、好的性格、好的品德,而且这一切都还是自己希望努力达到并且完善的。如何引导孩子从小就向着真的、善的、美的方面发展,激发积极的情感。同时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负性的、破坏性情绪,比如说过度的焦虑、过度的自卑、过度的自恋、过分的自我中心、过分的犯罪感、压抑感等,这些对道德成长起破坏作用的负面情绪,(外显出来的破坏性行为),我们要给予及时关注。通过“保护和强化那些有助于道德的情感,调整或防范那些负性情感”去实现我们的道德目标。


   
3、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现代人最重要的一种心理需求是在人与人交往的激情中定向。人出生后,甚至是在母腹中就已经构成亲子之间的应答关系。这被证实是人在早期产生安全感、依恋感、联系感等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地积累和强化着这种认识和信念。我的研究合作者梅仲荪老师在研究儿童依恋感时有不少新的、有价值的实证发现,都可以证明只有在安全、依恋、同感共受的基础止,人才可能有自我悦纳和起码的自尊,而有了自尊,人才有了道德生长的起点。霍华德·加德纳最近对道德智能的研究也认为,道德最重要的范畴是人对生命的尊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在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中,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被尊重的感受,他就无从产生自尊也不可能去尊重他人,包括自爱。帕特丽夏·怀特在她的《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中谈到,自爱与人的生命中与生俱来的优势潜能相关。每个生命都有其优势的方面,由此产生的对自己优势方面钟爱的情感就是自爱。进而还需要关注同情、怜悯、移情、分享、利他等情感。虽说道德的起点是自尊自爱,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人不是孤独生活的,他需要对别人的关爱与尊重做出反馈。如果他永远不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关爱,他就不会回馈;同时,如果他不会关心、尊重别人,也就无法得到对方给予他的回馈。所以,自爱与爱人、自尊与利他这两类相辅相成的情感需要不断刺激、鼓励其出现和流动。


   
启示:这里进一步强调了“尊重”的重要性,而且让我理顺“尊己、尊人”之间的关系。自尊,是一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同时,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中才能学会尊重。因此,实现尊重内涵的内化,营造一个尊重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交往,这都是实现的必要途径。当然,教师本身的人格因素也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共同成长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4、现在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对人的思想根基重视不够、聚合不够。比如自我尊重、尊重他人、同感共受、承担责任、彼此分担等,它们是人际相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人的所处关系,无论多复杂都是从一个基本的一对一的关系开始延伸的。它始发于关系的胚胎──亲子关系,如果亲子关系没有搞好,就会影响以后与其他人的关系。所以,我们主张道德教育回归到最早的亲子关系中,回到儿童时期学校教育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中。它将许多东西聚合成一个强有力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存在,很多东西都是在此基础上延伸的。现在很多人心态扭曲、思维方式扭曲、人格扭曲,不相信、不遵守人与人之间基本的诚信关系,导致思想道德的发展没有根基。所以我一直在呼吁,道德教育需要回归到人的最初、最近的关系中去考察、立根、扶根,根本的东西一旦建立起来就牢不可破。


   
感慨:读到这一段,感觉很振奋,没有什么比发现自己在迷茫的前行中突然发现一盏明灯,而且发现自己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更惊喜了。这一段,也把一直在寻找的基本品质以及基本品质的培养路径找到了,开心。


  
5、最后,需要再进一步谈谈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联系。我认为这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密不可分。2005年4月下旬我到英国访问,他们的学者在和我讨论问题时,也常常把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联系起来讨论,并且把公民教育也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也相互区别。我认为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联系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若要真正成为一种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一定要诉诸情感。如果不诉诸情感、改善情感,就不可能变成精神发育的活动、生命内在的精神活动。因为精神发育是内在的,是生命内部的过程,而不是外在的知识输入,也不是外部的行为强加和控制。既然精神发育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就一定会变化着人的情绪、情感系统。心理学家伊扎德曾指出,情绪情感处于人格系统的核心。这也就是说,情感教育是从生命的内在性上支持道德教育的。情感教育与公民教育也有重要相关。公民教育,顾名思义是帮助个体生命成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健康地介入公民的生活。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公民公共精神的培养,比如依法行为、参与民主、关心政治、追求社会公正等素养及能力。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起码的个人美德,如果不具有基础美德,只是学习民主的技巧,社会的民主是无法有序进行的。杜威当年一再指出,公民教育要靠学校教育对每个人的美德、品格进行教育,没有这个基础不行。所以可以说,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是相互联系的,互为基础和支持。


   
启示:这里让我明白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还只是粗略的。“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起码的个人美德,如果不具有基础美德,只是学习民主的技巧,社会的民主是无法有序进行的”这句话给我很多启迪。怎样把这种认识内化,进而转为操作指南,且能够言明其中的关联,需要进一步学习。现在处于明心不明口状态。惭愧。


 





















































  佛山男科佛山男科医院网址:http://www.88353588.net和http://hknk.ttx.cn


  佛山华康医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1799745312016764.html


  佛山男科医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23691611395816164.html


  佛山男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23691611395816164.html


  顺德性病医院:http://tieba.baidu.com/p/4002889328


  禅城性病医院:http://tieba.baidu.com/p/4002890450


  三水性病医院:http://tieba.baidu.com/p/4002893850


  佛山割包皮:http://tieba.baidu.com/p/3914042454


  佛山割包皮医院:http://tieba.baidu.com/p/3914042454


  佛山割包皮费用:http://tieba.baidu.com/p/3914042454


  佛山割包皮: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2194075.html


  佛山割包皮价格: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1799745312016764.html















有这样一群朝圣者——参加第二届“李镇西式好教师”颁奖典礼有感(一)
卜算子。苦秋
开学第一课
云皓爸爸的课程——
[转载]洋媳妇教育孩子的方法,令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从毒食品看中国道德的沦陷
[转载]转帖: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给他儿子写的一封信
女儿学素描
80后家长的过度“介入”班级案例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