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闻一多:戴着脚镣的跳舞

(2018-07-10 17:03:18)
标签:

新格律诗主张

诗歌艺术

纪念闻一多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

文/程致中


       闻一多(189911月——19467)早年在清华学校接受了九年美国式教育,1922年留美,学习绘画、文学、美术,受到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唯美主义艺术观出发,他在《诗的格律》等文中论述了诗歌格律问题。下棋不能没有规矩,诗歌不能废除格律,新诗“乐于带着脚镣跳舞”,“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格律的束缚。”

他提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具的均齐)。“三美”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从视觉方面说,讲节的匀称,句子均齐,将词语色彩;从听觉方面说,讲格式、平仄、音尺、韵脚。尤其重视“格式”,即诗的体裁,量体裁衣,层出不穷,而旧诗只有无言或七言的格式。所谓“音尺”,指音节、停顿,两个字的音节叫二字尺,三字的音节叫三字尺,他主张一首诗句子的音尺大体一律。《死水》(1926,4.)共五节,四行一节,每行九字,句子排列整齐,刀切似的,典型的“豆腐干”体,符合“建筑美”的要求。比如诗的第一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就音节而言,每句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构成,整齐中略有变化,三字尺在句中的位置并不固定。每句双音节收尾,促成音节的调和,二、四句押韵,符合“音乐美”的原则。全诗的辞藻,色彩缤纷,对比鲜明,“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等等。这些红、绿、黑、白的词藻和物象,对比鲜明地绘出旧世界的表面繁华,实质腐败发酵,符合“绘画美”的原则。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诅咒了旧中国的黑暗腐恶,表达了希望新中华在旧世界废墟上生长起来的强烈愿望。有人说,闻一多的代表作《死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少有的一、二十首最优秀的诗作之一。”(王富仁:《闻一多论》)

     诗集《红烛》、《死水》,是其诗歌主张的成功实践。诗人善于将现实材料融入内心,再外化为形象,他的浪漫主义诗篇蕴有丰富的现实主义元素。闻一多诗歌具有沉劲雄强的风格特征和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几个特点:

其一,飞腾而集中的想象。

留美时期写过一首《太阳吟》:“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诗人以太阳为中心意象,想象“骑着”太阳,每日绕行地球,就能天天望见家乡。从前李白借“月”思乡,闻一多则借“日”抒情,意境奇特清新,创造性地表达了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

闻一多早年在清华学校读书时写长篇叙事诗《李白之死》,想象着李白醉酒后精神恍惚,把月儿当做“美艳”的情人来追求,走到水池边以为月儿掉进池中,“翻身跳下池去”捉月而死。诗的结尾写道:

他翻身跳下池去了,便向伊一抱,

伊已不见了,他更惊慌地叫着,

却不知道自己也叫不出声了!

他挣扎着向上猛踊,再昂头一望,

又见圆圆的月儿还平安地贴在天上。

他的力已尽了,气已竭了,他要笑,

笑不出了,只想道:“我已救伊上天了!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虚构,写出一个“醉”而“狂”的精神探索者形象,赞颂了追求美好事物可以献身的崇高精神。这首诗的前面,闻一多特别申明:“世俗流传太白以捉月骑鲸而终,本属荒诞,此诗所述亦凭臆造,无非欲借以描画诗人底人格罢了。读者不要当作历史看就对了。”此类诗作充分体现出闻一多“跨在幻想的狂姿的翅膀上遨游”的主张(《冬夜评论》)。

其二,奔放而浓缩的感情。

闻一多自称“东方老憨”,谨慎,严肃,高度理智,但他的内心有一团火,感情丰富,热情洋溢,就像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这种矛盾性格在诗中有典型的表现。就感情之奔放、热情而言,他的诗作与《女神》有精神上的联系,可是表达方式大不同。郭沫若的抒情如决堤的潮水汹涌而来,闻一多则把感情浓缩在一个诗意的具体的艺术境界里面。他的《死水》本来可以写成愤怒呐喊诅咒式的诗,诗人却把愤怒情绪包裹在曲折而隐秘的象征里面,故意美化丑恶的东西,抒发出爱恨纠缠的复杂感情。《一句话》很典型: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咱们的中国!”这句话看似平常,中国人五千年来都不成说破,直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才扬眉吐气地做了国家的主人。诗人内心的爱国感情升腾着,燃烧着,犹如快要爆发的火山,他渴望着“铁树开花”,“火山忍不住了缄默”那一天;但是诗人将内心的这股激情管控着,节制着,终于没有冲破“火山的沉默”,诗的感情具有奔放与约束之间协调的特点。而在诗的形式上,上下两节,8+8句,句与句,行与行,音节之间,对仗工整。细读两节的前5句字数相等,后三句用词大体相同,造成反复回环的效果,这种整齐又有复沓韵味的诗形,也通露出诗人内心情绪的冲动与节制。

其三,繁丽而贴切的比喻。

闻一多批评五四初期的新诗“很少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所谓意象,英国诗人艾略特解释为“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闻一多诗中营构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精美意象,最妙的是比喻性意象。有的诗中比喻联翩,有的全诗就是一个比喻。他的比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栩栩如生的动人意象。例如《你看》有句云:“朋友,乡愁最是个无情的恶魔,/他能教你眼前的春光变作沙漠。”“呵,不要探望你的家乡,朋友们,/家乡是个贼,他能偷去你的心!”把“乡愁”比作“恶魔”,“家乡”比作“贼”,你见过这样奇特的比喻吗?表面上是诅咒,骨子里深藏着一种怀恋与失落相交织的感情。这里,“家乡”是象征性意象,抒发出理想失落后的孤寂,无奈。

还有通篇就是一个比喻的,例如《国手》一首:

爱人啊!你是个国手:
  我们来下一盘棋;
  我的目的不要赢你,
  但只求输给你──
  将我的灵和肉
  输得干干净净! 

“下棋”是中心意象,把爱人喻为下棋的“国手”,在她面前宁可“输得干干净净”,有几个人在搏弈中能做到如此彻底干净的奉献?诗人以独特的比喻意象,精粹的文字创造了爱情的最高境界,抒写出崇高的爱情理想,体现出真诚平等的人生观和恋爱观。这样的诗,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其四,整齐而富于变化的诗形。

闻一多说:“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诗的格律》)。诗集《死水》中的诗大都采用并列式,每4行一节,整齐排列。并列式又有多种形式:

1    交错式。每节一、三句,二、四句交错排列如《大鼓师》第一节:

我挂上一面豹皮的大鼓,
      我敲着它游遍了一个世界。
  我唱过了形形色色的歌儿,
      我也听饱了喝不完的彩。

   这种交错排列,适合表达一种跳跃、转折的情绪。

2    环抱式。4行一节,两头高中间低,象环抱物体似的,如《忘掉她》。这是一首悼念亡女的诗,诗人失去4岁的长女立瑛,悲痛不已。全诗7节,其中第二、第七节反复: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象春风里一出梦,
      象梦里的一声钟,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诗人没有号咷,而是有所节制,以独特的诗形,表达一种“忘掉”又忘不掉的复杂情感。

3    烘托式。有的诗5行一节,一、五行排的低些,二、三、四行排得高些,恰似烘托。如《我要回来》第一节:

           我要回来,
  乘你的拳头像兰花未放,
  乘你的柔发和柔丝一样,
  乘你的眼睛里燃着灵光,
          我要回来

“烘托”的形式,有助于表达一种祈求、诉说的情绪,诗人在这里传达出游子归心似箭的心情。

除了并列式,还有“齐列式”的诗形,即不分节,一排到底,抒发一气呵成的情绪。上文所引《一句话》就是齐列式的诗。此外,象《发现》《荒村》《静夜》,也是如此。

还有一种整齐而有变化的诗形,如《洗衣歌》。全诗8节,首尾两节是整齐对称的4行诗句:
  (一件,两件,三件,)
      洗衣要洗干净!
  (四件,五件,六件;)
      熨衣要熨得平!

诗的开头,交错式的诗形,写出白人种族主义者一件又一件扔脏衣服的动作和趾高气昂的语调,布下一个种族歧视的环境。诗的主干部分6节,前4行整齐排列,第5行低行,如第2节:

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
  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
  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
  你们家里一切的脏东西,
      交给我洗,交给我洗。

4行,每行一个“四音尺”和两个“三音尺”,第5行两个短句包含两个“三音尺”和一个“一音尺”,诗形在整齐中富于变化。全诗隔行或三、四、五行押韵,加以运用反复和迭唱手法,强化了诗人表达的感情。《洗衣歌》也是闻一多“三美”主张的典范作品。

    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和艺术实践对于包括徐志摩在内的新月派诗人发生了重大影响。徐志摩说:“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一多“在诗的理论上”下过“细密的功夫”,“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惊悟到我自己的野性。”闻一多诗歌理论和作品对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粗制滥造和散文化倾向,有积极的纠正和示范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