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府“戒贪图”及其它

(2013-09-09 09:04:06)
标签:

孔府

戒贪图

孔林

孔子墓碑

苍松古柏

分类: 记游

曲阜“三孔”掠影(下)

                                 

                           文·图/程致中

 

孔庙东侧的孔府,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是最后一代衍圣公,1935年民国政府改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于2008年10月逝于台北)。衍圣公是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在宋代相当于八品官,元代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孔府占地7.5万平方米,九进院落,楼房厅堂463间,三路布局,中路前为官衙(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最后为花园;东路为东学(家庙、慕恩堂等);西路为西学(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等)。孔府于1377年始建,建国后多次重修,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戒贪图

http://s13/mw690/85b5bf16tx6CvF04twUec&690

在孔府内宅门照壁上有《戒贪图》,“贪”是一种貌似麒麟的动物,传说是天界神兽,生性贪婪,有吞金夺宝的习性。尽管它脚下及周边彩云中,全是独占的宝物(包括“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漂洋过海的宝物)但它仍不满足,还想吞噬太阳,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

据古今字典“贪”字的释义,都没有“贪”是神兽的说法。《戒贪图》意在借兽喻人,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五)的“饕餮”。饕餮是一种凶恶贪婪的兽,《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此兽十分贪吃,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云:“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关于“饕餮”的传说颇多,后来“饕餮”一词喻指贪食、贪婪、贪得无厌者。

孔子重道义轻财利,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认为物质利益的追求要合乎道义,物欲追求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殃及其身。依先祖遗训,衍圣公请人在照壁上画《戒贪图》(大约在明代),想借“贪”的丑恶形象,告诫子孙做人不可贪得无厌,为官不可贪赃枉法,同时立下家规:凡衍圣公外出路过照壁时,跟班差役必须大喝一声:“公爷过了!” 这声喊既是通报“公爷要出门了”,更是提醒孔氏子弟保持清正廉洁,不可辱没家风。

孔府内宅的匾额

http://s2/mw690/85b5bf16tx6CvEZj5GV71&690             “节并松筠”、“诗书礼乐”是孔府的人格追求和治家祖训。

“仪仗”和“封赐”

http://s1/mw690/85b5bf16tx6CvEYFON2e0&690

http://s11/mw690/85b5bf16tx6CvEYeOxQ0a&690

这是陈列在孔府内宅的“回避”、“肃静”仪仗和显示恩威特权的朝廷封赐。在孔府,你可以领略孔子文化的伟美辉煌,也能随处感受到封建等级秩序的肃穆森严,此等散发着僵尸气息的封建等级特权观念,当然是必须扬弃的糟粕。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历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于鲁城北泗上。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重修孔林13次,形成现在的规模。孔林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的古树已有万余株。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郭沫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

孔子墓碑

http://s10/mw690/85b5bf16tx6CvEWGX6Va9&690

远远地看,孔子墓碑中央刻有“大成至圣文宣干” 一排篆体字,为什么最后是一个“干”字?导游说,古时候只有君王才能称“王”,如果有人敢僭称“王”,岂不犯了欺君之罪?所以当初立碑的时候,孔门弟子就把“王”字中间一竖拉得很长,再在碑前安置一块烧香的地方,这样便可挡住“王”字下半,看上去就是一个“干”字了,挨到近处你才能看清那个“王”字,而且“王”字下面还有个“墓”字。哦,原来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墓碑后面还有一块刻有“宣圣墓”的小碑,一墓两碑,真是绝无仅有,出乎意外。孔子文化就是这么虚虚实实,亦假亦真,很有意思。

子贡庐墓处

http://s3/mw690/85b5bf16tx6CvEVSuAO02&690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的推崇在诸弟子中是出了名的,他说:“仲尼,日月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论语•子张》)。后世认为,孔子之名声之所以能传扬天下,也得力于子贡的宣扬。孔子死后,照当地习俗,其弟子须守墓三年,然子贡哀思未尽,守灵六年。明嘉靖二年,建庐墓室并立碑一块:“子贡庐墓处”,永存纪念。

开门见山

http://s1/mw690/85b5bf16tx6CvEXAuT620&690

孔府正门,迎门立有假山一座,谓“开门见山”。

君子

http://s13/mw690/85b5bf16tx6CvEVbRy40c&690

   孔府后园有一株近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有一株槐树,又名“五柏抱槐”。后人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古柏苍松

http://s6/mw690/85b5bf16tx6CvEXaKgZf5&690

http://s10/mw690/85b5bf16tx6CvEUfHChb9&690

         孔林的苍松古柏,古老生命的活化石,一座座巍峨的纪念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