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阴:大寨山 南崖古村

标签:
平阴大寨山扪心桥“阿弥陀佛”石刻南崖古村旅游 |
分类: 走进济南 |
这次是跟随“山东户外联盟”一起去的。第一次到平阴时听姜老提起过这座大寨山,说如何如何险峻,听着听着就心动了,却苦于交通问题一直未能成行,眼瞅着群里有这个路线便早早报了名。
上午8点出门,半小时后到省体育中心集合地点。车9点开出,走经十路往南转G220,过长清到平阴,在东阿镇由于道路障碍耽误半小时,之后又在洪范池镇政府停留片刻。(群主随哥原本联系好做向导的镇政府宣传处领导临时有事无法前往。)大巴从洪范池镇往东过书院村南行经北崖、南崖,再东行1公里抵达大寨山,已是中午十二点,一路走了三个小时。
没有停歇,直接登山,随第一分队慢慢往上走,一个小时后到山顶,在废弃的古山寨处休整,并吃午饭。清咸丰年间,当地居民为避战乱,在山顶建房扎寨,山名因此而来,现在仍可看到石室、寨墙零散布于四处。
往东百十米便是大寨山的核心景观“扪心桥”,正是姜老嘴里所说的如何如何险峻所指的地方。那是两座山峰之间的一条蜿蜒曲折、高低不平的石梁,由于稍显局促狭窄(最窄处不过1米),两侧又皆是深不可测的峡谷,难免让踏行其上的人们心惊胆颤,传说心地不善者是断断无法通过的,便有了“扪心桥”的称呼。在我看来其实远没有那么夸张,但凡稍加注意,几乎都能顺畅地走过去,当然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还是良心未泯的好人吧,呵呵。资料介绍中说此地“景色怪异,如遇阴雨天气,一侧云雾迷漫,将一切景物隐去,另一侧则一草一木,清晰可见。”还说“扪心桥”岩顶上刻有北齐僧人安道壹所书长约1.5米宽约0.4米的“阿弥陀佛”四个大字,可惜未曾看到。
过“扪心桥”后,从同行驴友中打听到山南山脚下还有小庙,便约同小光和快乐男孩一起返回到山寨休整处,沿着零零碎碎的寨墙往下走,下到底部见有一灵官庙,旁边歪倒的石碑上刻有“重修灵官庙大寨五队公元一九九九年”字眼,进山先拜王灵官,此处百姓同样有此信奉。另外,从山寨处往西南方向走可通到平阴云翠山,也是一处知名景点,不过当天计划并没有此行程。
再一次通过“扪心桥”,由桥东头回望石梁,由于视角的不同明显陡险许多,要是拍照的话此为佳处。站在山顶向外远望,黄绿相间的田地阡陌纵横,尽是千里沃野。快走几步,翻过山头下行数百米在登山时路过的山垛口追上其他驴友,跟着一起慢慢往下走,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起登点。统计人数时居然少了十个,才晓得第一分队成员在“人品第一”(驴友名)的带队下往北探路一直未归,一个小时后等来的消息是他们走错路准备从北崖方向下山,于是上车赶去北崖村。
拍了合影,安抚了喋喋不休的看山大婶,开始返程。中午车刚到时这位大婶便要大伙儿买门票,没人理她,临走时发现她竟然把一辆摩托车挡在了路正中,死活不让车离开,说她承包了这座山便有权利收取门票钱,哪怕每人掏一块钱呢,可是,这些驴友们本就是最烦圈地收钱的主儿,更何况这只是座尚未开发的野山,——但问题总得解决,亏得机灵,见缝插针地拉住大婶轻劝几句,塞给她20块钱,——与此同时,同伴把摩托搬开,大巴启动,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