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州:刘国杰家族墓 杨家庄铁路桥

标签:
旅游青州文物保护单位刘国杰家族墓地胶济铁路杨家庄铁路桥 |
分类: 走遍山东 |
暑假在家时,闲来无事,骑车去转了附近的两处简单的文物古迹,发出来看看。
一处是姐姐家所在的青州市黄楼镇(现为街道)大赵务村南头的刘国杰家族墓,另一处是黄楼镇马家庄村东头的杨家庄铁路桥,两地相距不过几里路。
先来聊聊刘国杰家族墓。
说实话,之前并不知道刘国杰是谁,春节在家无聊,想出去看看附近有没有哪些历史古迹可以一寻,于是上查资料,就搜出了这个刘国家家族墓,巧的是就在姐姐家所在的村,后来去姐姐家时还顺便专门去看过一次。这次主要是去看杨家庄铁路桥的,路过刘国杰家族墓,就又去看了一回。
其实墓地早已被夷为平地,去年十月份时,当地政府专门在此重修了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听姐夫说,村里不少能入上辈分的刘姓老人还被请去吃了顿祭祖饭,呵呵。
春节那次,在陵园里只看到了一块古碑,还身首异处,驮碑赑屃和碑首立于两处,碑身裂为两块,横趟在一边,一幅荒凉落寞的迹象,与园外大幅醒目的介绍宣传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就是祭祖时新立的刘氏祖碑,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
这次过去,居然看到了一尊残的翁仲石像,当时横躺的残碑也被修复竖立了起来,几处古文物整齐地排成一行,看起来舒服了很多。
按“市级重点文物报单位刘国家家族墓地”碑文的介绍,刘国杰乃元代开过功臣、辅国上将军,其父刘德宁于金代定居大赵务,至元代任益都(今青州)路军民总管、龙虎卫上将军。至元二十二年七月,刘国杰在赵务庄东南弥河北岸建刘氏先茔(占地近百亩),并立刘氏先茔之碑。由于残碑上关键字眼已缺失,没有读出其是否就是这块先茔之碑,网上也缺少相关资料,容待日后再作进一步查询吧。
至于刘国杰,死后葬在大赵务村东北数里远的徐家庄,等来日去看过了连同刘国杰本人再一并介绍。
再来谈谈杨家庄铁路桥。
这是个注定要留下大遗憾的地方。
因为原本保存完好的铁路桥在今年春天差点被拆掉,虽然最后成功保护下来,但是桥身整体已经被严重破坏,东头三个桥墩上的桥体已经完全被拆掉,可惜,可怜,可恨,可叹......
哎呀,自己怎么就晚来了几个月呢?!春节查到相关资料时就该及时过来看看的——看来呀,保护要趁早要及时,参观也要趁早要及时啊,要不,就只有后悔的份儿了。
听一位大婶讲,那些小混混们本打算全拆了拿去卖铁的,雇了先进的装卸机器,卸了仨桥墩后,人家政府不让(阻止的意思)了,最后还连连感叹,那可是个“铁蛋”啊,浑身都是铁......——这帮遭天杀的混混们,想的哪门子馊主意?!而所谓的政府,你又早干什么去了?!
写这篇博文时,网上搜出一片发于2010年01月11日的大众网文章《山东青州百年胶济铁路桥申报省文物》,真是讽刺啊!(文章详见http://www.dzwww.com/rollnews/shandong/201001/t20100111_5424903.htm)
下面是报道中关于铁路桥的介绍。
杨家庄铁路桥又名胶济铁路弥河大桥,全长296米,铁路桥宽7米,高10.2米,高约7米、宽约6米的桥墩共6个,德国人建造,始建于1899年,1902年竣工,1904年正式通车。初建时为9孔下承钢桁桥,1932年改为下承钣梁桥,梁体总重777.6吨,1947年曾遭战争破坏。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对铁路桥进行了抢修,因缺少钢梁更换,就把两端用土石各堵一孔,上铺枕木、路轨,暂时维持使用。1980年,桥东南侧不远处又新建一条胶济铁路线,杨家庄铁路桥也随之废弃不用。2008年,胶济线电气化铁路建成后,1980年修建的铁路桥再次废弃。在此期间,1980年修建的铁路桥与杨家庄铁路桥曾被列入拆除项目,后在文物部门的努力下保护下来。
文章中还说,在胶济铁路现存铁路桥中,杨家庄铁路桥是一座时代最早、原貌保存最好、技术含量较高的铁路桥,其在我国铁路桥建筑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可惜了上面三个“最”中的“原貌保存最好”,如今已经是满目疮痍了。可怜桥两旁的桥体都已不存,想要上到桥面上去走一走也是不可能了,只能站在高处远远地望一望,聊作表示自己的怜爱与可惜之情。
没办法,借上面所提到的大众网新闻报道中的两幅照片来回忆一下那曾经“原貌保存最好”的胶济铁路杨家庄铁路桥吧,如下:
(注:2012年02月02日,参观刘国杰家族墓地;2012年08月02日,骑车寻找胶济铁路杨家庄铁路桥,并再探刘国杰家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