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济南:辛弃疾故里

(2013-09-14 19:55:17)
标签:

旅游

济南

遥墙

四凤闸

辛弃疾故里

分类: 走进济南

这篇小文已经完成一年多了,由于照片丢失一直存着没发。暑假期间大都在外,博客也荒芜了多时,近日想起应该重新整理一番了,于是起个引子,先把辛弃疾故居这篇故文移过来吧。

 

提起辛弃疾故里,游人们大概首先会想到济南大明湖畔的稼轩祠,而这里也的确已经成为了多数人凭吊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词人的首选场所。不过,要说辛弃疾的真正老家,却是在西边几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子里,这便是历城区遥墙镇的四凤闸。

       http://s12/mw690/85a1fa45tx6CElkVqQjeb&690

乘坐路公交车在村北路口下车,沿着公路往南走,在一家小卖部前的菜地旁看到立有一块“辛弃疾故里”的石碑。再往南走几步,然后右拐,眼前便出现了一组宏伟的仿宋建筑群,当中一座四柱三门石坊,上方匾额上刻有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题写的“辛弃疾故里”五个大字。

       http://s2/mw690/85a1fa45tx6CElqsDbXa1&690

       http://s13/mw690/85a1fa45tx6CElrW8XOdc&690

穿过石坊,为一六角碑亭,石碑正面刻的是稼轩公遗像,下方碑文是“辛公稼轩,名弃疾,字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出生于济南府历城县四凤闸村。”背面刻的是“宋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稼轩历仕始末...”。碑亭后面是第一进院落的中心,矗立着雄伟的辛弃疾塑像,像高2.8米,用其家乡历城特产“绣川绿”花岗石雕塑而成。雕像中的辛弃疾头戴儒巾,身披战袍,腰跨宝刀,昂首凝视远方,不知是否又在忧虑被金人掠去的故土。

       http://s12/mw690/85a1fa45tx6CElv2roLab&690

步入第二进院落,首先看到的是稼轩故里碑,碑高3米左右,上面刻有欧阳中石题写的“稼轩故里”4个镏金大字,刚劲有力。后面是东、中、西三座展厅,中展室门上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楹柱上有郭沫若先生1959年撰写的对联一对,曰:“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展室正中立有一尊辛弃疾半身雕像,四周则是集书法、绘画、摄影、木刻、雕塑等一体的长长的展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辛弃疾悲壮豪放的坎坷一生。西展室为“义胆忠魂”,主要介绍的是辛弃疾鞍马急征、抗击金兵的英武事迹。东展室为“一代词宗”,则集中展示了辛弃疾在诗词方面的非凡造诣,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大概要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霸气,豪放,而又不失细腻,读来真是享受。

在展室后面的第三进院落是一组典型的仿宋民居,按照标注中的说明应该是“辛弃疾故居”了,只是看起来似乎啥也没有,

       http://s6/mw690/85a1fa45tx6CElMfGcJa5&690
纪念馆很是宏伟大气,可是却冷清得很,当时除了我俩和当地的几位村民外,再没见到其他游客。而在所谓的登记薄上签名时,也仅是看到有断断续续的寥寥几人。再看建筑的利用率,除第一进院落能看出常有人走动外,后两进院落大体都是荒芜的。特别是最后一进,蒿草几乎没膝。东侧水塘畔上的曲桥,差不多被荒草埋没,整一幅荒凉凄凄的惨相状。想必这并不是当时修建这偌大仿古建筑的初衷吧,亦或是当地领导压根儿就没想过会不会有游客来,只是一项突发兴起的临时性政绩工程罢了,要真是那样的话,九泉之下的稼轩公不知要被气成啥样呢,活脱脱一群败家子嘛。

还有展室中的内容,大体是辛弃疾生平事迹的图片和文字,再有就是他的诗词碑刻,都是些重复性的介绍,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是一件也没有了。

纪念固然重要,借着纪念的幌子大搞“败家”形象工程却是毫无意义的,对于这点,笔者甚是不齿。联想到最近报道中的开封、大同斥资数百亿“复建”古城的新闻,还有若干年前关于圆明园要不要恢复的争议,不由得感叹现代人的急功近利和挥霍败家,德行难改,遗患无穷啊。

其实啊,所谓的历史,只是那个时间和那个地点而已,而所谓的纪念,更重要的无非是那份心意罢了,只要在我们心里,现实的有与无,都是一样的,你说是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