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济南:张养浩墓

标签:
文化旅游天桥柳云村张养浩墓潼关怀古 |
分类: 走进济南 |
实在惭愧,在济南生活了多年,以前居然不知道张养浩也在这个城市。
上次从邹平回济南,车经过北园立交,姜老说张养浩墓就在桥下面,当时就动了过去看看的念头。前阵子从网上搜寻济南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再一次查到张养浩墓的信息,于是顺便把地址也百度出来,抽了个时间,过去参观祭拜了一番。
先是乘车到北坦,再转82路公交,在柳云村站下车,往回走200米就到了张养浩墓。
张养浩墓,俗称“张公坟”,位于天桥区北园镇张公坟村东南,张公坟村即现在的柳云村。
墓地周边现在已经建起了小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一代名臣张养浩则静静地驻足在北边,默默注视着走过笑过的每一个现代人。
公园大门朝西而立,上书“水月松风”四字,两侧则是一副“风竽鸣地箱,云锦发天机”的对联。
走进园内,南边是一片湿地,四周垂柳荫荫,芳草碧波,湿地西侧有一个驮碑龟,上面石碑已不知所踪。
东边十几米处便是张养浩墓墓区。
墓区最前方是两只石狮,一左一右,一胖一瘦,憨态可掬,形象可爱。
石狮北边是一座是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面写有“张文忠公之墓”六个阴线刻字。
穿过牌坊,左右两侧立着两块高大的石碑刻,碑上文字已模糊不清,只依稀可见看出些许落款大字,东边石碑有“元御史中丞赠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张公墓”字样,西边为龟驮碑,碑首有龙身雕饰,碑文中有“钦差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贤巡抚山东监察御史钱岱”字样。
再往北走,最里面便到了张养浩墓冢。墓冢封土高1.9米,四周砌有青砖,墓前有石供桌、石香炉。两侧另有明碑2块,碑上字迹也已湮灭难辨,东边碑文是弘历六年由吏部尚书尹旻所写,内容大致是追叙张公一生事迹,西边碑文则是万历年间由明朝大学士殷士儋和陕西按察司副使刘宗岱、寺丞周六学等所共立。
另,周边尚有张氏亲属墓4座,陪伴于张养浩墓左右。
张养浩墓1979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最南边有1992年立“山东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通,碑后刻有张养浩的生平介绍:
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元代着名散曲家,兼长诗文。原籍山东章丘县相公庄,祖父时迁历城今张公坟村。初为山东东平学正,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等职,直言敢谏,曾因上书议论时政遭贬黜。至治元年(1321年)弃官还乡,以词曲诗文自适,朝廷数召而不就。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应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救灾,劳瘁而死。追封滨国公,赐谥“文忠”。一生为官清廉,著述颇丰,散曲、小令风格豪放清逸。有《云庄类稿》、《三事忠告》、《云庄乐府》等传世,不过,其之所以让后人记住并敬仰,估计还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潼关怀古》吧。
小文最后就以这首词曲作为结尾,以此表示对张养浩公的万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