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bmiddle/002rIjl8zy74V3vzWmo0c&690
精选成语,巧配对联,让祖国的语言更精彩
--我的《对偶成语词典》《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
由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最近,一位好明友给我发来两张图片,打开仔细一看,是他从网上搜索到的关于我编著的《对偶成语词典》和《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两本书,由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消息。看到这消息,我心里当然非常高兴。作品能得到读者的肯定,对作者是一种心理的慰籍;现在由国家图书馆馆藏,更体现了作品的价值。这位朋友在简短的附言中说:“国家图书馆也收藏你的著作,值了。至少,上海图书馆也不是所有的书都收藏的。”我的《对偶成语词典》和《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自从2012年和2014年分别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均已多次印刷,在图书市场和读者心目中反应良好。但得到中国国家图书馆馆的馆藏,我也是第一次获悉。在馆藏卡片中有这么一行文字说明“单册状态为‘保存本’的文献称作保存本文献,系指我馆为建设国家总书库而永久保存的中文文献。”看了这段文字,作者能不高兴吗?
下面是《对偶成语词典》有关介绍和《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的前言和目录。
一、《对偶成语词典》
成语是人们平时语言交流中不可缺少的语素,它最具久远的文化渊源,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几年,全国书商为适应广大中小学生和成人读者的需要,出版发行了各式成语词典,但“对偶成语词典”却属首创。什么叫“对偶成语”?就是两个结构相同,语意相关,成“对称”关系组对的成语。如大家熟悉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等就是。这些成语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和习用,已固化为复句式成语。但哪有那么多现成的“对称关系”的成语啊!翻遍所有词典恐怕也凑不足百条。于是我整整化了六年时间,读烂《成语辞海》,几乎翻遍所有有影响的《成语词典》,筛选出了四、五千个具有文彩、富有哲理的成语,然后按照结构相同、语义相关、成“对称关系”的要求进行配对、整理,形成二千多个条目,分人、社会、自然三大部分,七十余个科目,终于编纂成了这本《对偶成语词典》。无疑,这些“对偶成语”具有独特的魅力,既有语义上的对称之美,又有音调上的和谐之美,相映成趣,使语言更具美感,更富有表现力。
《对偶成语词典》面世后,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的欢迎。它既是一本成语工具书,又是一本熟悉对仗、对偶、组织词语的辅助读物。2013年4月,上海《文汇读书周报》载文介绍了这本书:“成语代表着中华民族语言的智慧,历来为世人所喜爱。如今,一本由何洪江编著的《对偶成语词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成语应用辞书的一项空白。”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图书新书目》、《城市导报》、《西域收藏网》》、《闵行区报》等媒体,也相继介绍了《对偶成语词典》一书。从此这本书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从网上看到,某地有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一次就买了42册,给所任班的学生人手一册。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校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及相关理论,广泛筛选校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以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形成。可以相信,这本《对偶成语词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经常翻翻这本特色成语词典,记下其中的一些“孪生”成语,对于写作、讲演、与他人交流以及开启智慧都是很有裨益的。
二、《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前言
汉语成语和历代“名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粹,是各个时代思想和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成语最具久远的文化渊源,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句”散见于历代的名著、佳作,从孔子编《诗经》、著《春秋》,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辩》,汉朝的赋、乐府诗,唐朝的诗歌、散文,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到明清两代的小说、戏曲、对联,直到民国白话文的出现,流派纷呈,佳作迭出。这些著作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传诸后世的名句名言,它们充溢着智慧之美、情思之美、意境之美、韵律之美、谐趣之美,是前人心灵美的结晶,是弥足珍贵的精神产品。
其实,成语和名句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同出一源,同根共蒂,连枝分叶。有时成语是“源”,名句是“流”,许多名句就是从成语中演绎出来的;有时名句是“茎”,成语是“花”,许多话
“文字越说越少”,一句话终于提炼成一个成语。笔者只是有意识地引导了成语靠近名句——针对两个精辟的对仗或对偶名句,精选出两个意思与其相关的对仗或对偶成语,两相对接起来,合二为一,成为一副新的“对子”。这样,经精挑细拣,相联相配,终成一千余条,然后按语意、涵义分类编排,分为十二篇章,编纂成了这一《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
在编纂过程中,笔者遵循了两条原理,即“对称原理”和“和谐原理”。
所谓“对称原理”,就是要求成语与名句“合璧”而成的上、下联做到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法结构一致。比如本书“立志言志篇”中的:
铮铮铁骨,横眉冷对千夫指
耿耿寸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里所选的两个成语,“铮铮”与“耿耿”是重言词(也叫联绵词)相对,“铁骨”与“寸心”是名词相对,都是四字成语,都是状心结构(偏正关系),非常“对称”。这里所选的两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本属律诗性质,做到“对称”更是题中之义。这样两个成语与两句名诗对接,不正“合璧”成了一副绝佳的对联吗?
又如本书“文学艺术篇”中的:
观海则意溢于海,才思泉涌
登山则情满于山,逸兴云飞
这里前置的两句话,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刘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非常重视汉字汉语的语音特点。“观海则意溢于海”与“登山则情满于山”虽不属韵文,但刘勰对语音修辞在行文中也时而为之,“观”对“登”,“海”对“山”,“意溢于海”对“情满于山”,十分“对称”。这里后缀的两个成语“才思泉涌”、“逸兴云飞”,都是四字成语,都是主谓结构,也非常“对称”。这样名句导前,成语殿后,前后呼应,不也恰成妙品巧对吗?
所谓“和谐原理”,就是要求成语与所配名句做到“内容和谐”和“音韵和谐”。即内容上相关相切,表达同一个主旨,不能牛头不对马嘴;音韵上平仄协调,上下联同一个位置上的文字平仄声相对,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试看上面的第一个例子,“铮铮铁骨”修饰“横眉冷对千夫指”,“耿耿寸心”修饰“俯首甘为孺子牛”,形容鲁迅这样的硬骨头战士对待敌人与人民迥然不同的鲜明态度,主旨是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上的,因此在内容上符合“和谐原理”。再看音韵,此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按照古代五、七言律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声对仗要求,在音韵上也符合“和谐原理”。第二个例子,讲的是文艺创作中的“情思审美”,内容统一在写作感受上,音韵上也达到了平仄相对的要求,有心的读者不妨细细揣摩品味。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本书成语与名句的对接成联,“对称原理”不成问题。至于“对仗”规律,有些“对子”很难做到上下平仄相对,因为选自非韵文的名句,本身就不讲平仄“对仗”的,硬要它们做到“对仗”就勉为其难了。有专家认为:“对于巧联妙对,我以为要‘网开一面’,不能要求太高。如果因律而害意,则许多谐联就失去趣味。有不少佳作,其妙无比,只是在平仄方面差些,就不必强求了吧。”(见《妙品奇联·序》,作者常江,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笔者赞成他的观点,在编纂本书过程中也深有同感。
对联最能体现汉字的方块结构和表意特征。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表达含蓄,手法灵活。或抒情言志,倾诉个人怀抱;或揭示生活哲理,启人心智;或评议古今人物,片语关情;或描绘祖国河山,为胜迹添彩。可用以题赠,引以自勉,借以庆贺,藉以哀挽。这些特征和功能,相信在本书中都得到了体现。笔者在每个条目的“鉴赏”品读中,对每副新的“对子”的精义尽力作了阐发。这里举本书“人际人论篇”中的一副“联文”为例,请读者试作品赏:
魏颗结草,爱出者爱反
黄雀衔环,福往者福来
“联文”中的选句“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语出唐朝魏徵《群书治要·贾子》。意谓你给别人付出了爱,别人就会热爱你;你为别人的幸福出过力,别人就会为你的幸福创造条件。这是一句充满禅意的话。“爱出”,就是要懂得付出;“福往”,就是要学会给予。“爱反”是别人就会“返还”给你“爱”;“福来”是别人就会为你送来“福”。这似乎是规律。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两句话前各引用了一个成语典故,“魏颗结草”和“黄雀衔环”。第一个典故据《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人魏颗没有听从其父亲神志不清时要以嬖妾陪葬的遗命,而把妾嫁了他人,后来魏颗在同秦将杜回交战时,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来阻挡杜回,使杜回绊倒受擒,夜里梦见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那个妾的父亲……我这样做是要报答你的厚德。”这不是“爱出者爱反”的最生动写照吗?第二个典故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杨宝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宝取归,置巾箱中,饲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曰:‘吾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矣。’”这又不是“福往者福来”的最好佐证吗?这两个故事,“好有好报”的“禅意”便一览无余,与魏徵的话恰好是正相关,互相联对,妙解其理。
无疑,这一“两栖”辞典,给目前“人丁兴旺”的成语词典、名句辞典、名联辞典大家庭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别树一帜,面目全新。
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是啊,一个人没有一点文化底蕴,怎么能成大器呢?希望本书多少能为读者带来一点“文化底蕴”的积淀,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一点贡献。
不过,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视野欠广,《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虽已成书,但总会有许多疏失和不尽人意之处,祈望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匡我不逮,助我完善,我自当虚心受之。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靖武、鸿安、永正先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对提高本书的质量和品位大有裨益;叶小妹、沈嘉辰、孙嘉婕给予大力照顾和协助,使本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完成。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编纂者 何洪江
二0一四年六月十六日
《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目录
一、立志言志篇
二、学业事业篇
三、处世处事篇
四、治身修养篇
五、品行仪容篇
六、情操情感篇
七、人际人伦篇
八、治政纳才篇
九、军事时运篇
十、文学艺术篇
十一、事理情理篇
十二、山水风景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