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家垸水库古牌坊

(2012-01-08 10:45:22)
标签:

大冶

古牌坊

民俗

杂谈

分类: 民俗

http://s7/middle/85873b9eg789920f0be06&690

石家垸水库古牌坊

 

     在大冶大箕铺镇富家山下石家垸水库中,有座清代雍正年间“节孝坊”,每当冬季水库枯水期,“节孝坊”便显露出水,牌坊高约5米,整体结构系用石头刻制而成,自上而下分四段,第一层已遭到损坏,第二层正反两面,依稀可分辨出“节孝坊”三个字,第三层正面刻有双狮戏花球图案,可看出雕工精湛,最底为四列石柱支撑。两边石柱上刻有花鸟鱼虫等浮雕,以及“守节坚贞夫死之日誓……”等一些模糊不清的小字。

     据富家山刘氏族谱记载,这座“节孝坊”为其先祖吴氏所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吴氏名轮起,生一子仕芬,年27岁孀居,享年91岁。刘仕芬出仕为官后,清代雍正皇帝为表彰其母吴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颁发圣旨立下“节孝坊”。1958年,在此兴修水库,节孝坊随之沉入水底,也正因藏身水底,“文革”期间才躲过一劫。

 

2006年,曾有几名窃贼乘水库水位下降时,划船将露出水面的“圣旨”、“旌表”两块石碑拆下,在逃离现场时,被几名猎人碰见,夺了回来。如今两块石碑收藏在刘氏的祠堂里。

此牌坊应当是目前大冶唯一尚存的古牌坊,值得加以研究和保护.

 

附:南方牌坊

牌坊,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千百年来,牌坊繁衍发展,不仅遍及华夏城乡,而且还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有关专家介绍,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关于“衡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据此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

  这种“衡门”后来被运用到城市中各个居民区之间的“坊门”上。从春秋战国至唐代,我国城市居民区都采用里坊制,“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称为坊门。起先,这种坊门就像“衡门”那样,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构成的,只是柱侧安装了可开合的门扇。

  随着城市建设的繁荣,人们对坊门的建造开始讲究起来,改由两根高过门顶的高大华表柱中间连一至两根横梁及门扇组组合而成。后来,一些坊门由只剩下了华表柱和作为额枋的横梁,因其华表柱远远高出额枋,呈冲天状,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冲天牌坊,成为牌坊最主要的形制。宋代中叶以后,封闭式的里坊制逐渐被开放式的街巷制所取代,原先坊与坊之间的隔墙纷纷被拆除,而坊门因具有地名标志的作用被保留了下来,成为无墙体相连的跨街独立、自成一体的建筑。

  随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意识的普及和深入,明清时期,牌坊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出现了大量多柱、多间、多楼牌坊。不过,这时的牌坊已经成了统治阶级麻痹人民思想、维护统治的一种形式。

  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由于各地区民俗风情、经济发达程度、气候情况、建筑材料等条件不同,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大小的不同,牌坊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多有差异。据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馆长介绍,牌坊一般分为石制和木制两种,南方主要以石制为主。在闽南地区的牌坊,多是四柱三开间的门楼式牌坊,多是竖立在要道(如驿道)上。

 

http://s5/middle/85873b9egb5fbb2d476a4&690

http://s2/middle/85873b9egb5fbb2e39781&690

http://s4/middle/85873b9egb5fbb2f2f083&690

http://s3/middle/85873b9egb5fbb30236d2&690

http://s14/middle/85873b9egb5fbb3117e0d&690

http://s7/middle/85873b9egb5fbb320b5a6&690

http://s1/middle/85873b9egb5fbb32fe530&690

http://s1/middle/85873b9egb5fbb33f326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