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谁是生命高手》

(2015-04-11 12:06:34)
标签:

杂谈

《没有谁是生命高手》

什麽令你迷茫?你可以很快列出一串清单。

什麽令你愤怒?名单更长。

什麽令你快乐?答案可能犹豫不决。

http://ww1/large/8586a738jw1er1hq3myr0j20qo0k040b.jpg  

伊比鸠鲁曾经列出他的快乐清单:品尝美食丶聆听美妙的音乐,看见美丽的事物丶性的欢愉,还有哲学的思索。

哲学通常与禁欲苦修连结,伊比鸠鲁则毫不犹豫地将「快乐」加入哲学的行列,在那个二千多年前的年代,当然引人侧目。伊比鸠鲁的衣着乾净而朴素,他可不想像苏格拉底般蓄胡丶不洗澡丶光脚,穿着臭衣裳。伊比鸠鲁的某些理论乍听之下,好似接近感官的享乐主义远超过对心智思辩的热爱;但伊比鸠鲁自有一套他的理论。他认为人免不了坠入痛苦的深渊,例如死亡,朋友的出卖,爱情的欺骗…。某些痛苦未必能完全依赖冷静的理智分析克服,此时美食丶美妙的音乐丶美丽的花朵与风景,正如头痛生病时寻找医生开个暂时止痛药方,它是一种转移;把人从最深的痛中拉出来,然後再以「哲学的思辩方式」引导人们得到真正的释怀与快乐。

http://ww4/large/8586a738jw1er1hqbnvkoj20ia0dqgmk.jpg  

刚刚过世的文化人,一般称之「美食作家」的王宣一,在她卓越的着作「国宴与家宴」中写道她的母亲出殡,家人如何以复制一场「家宴」悼念母亲:

「母亲过世後出殡那天,我们并未依习俗到庙裡摆素席,而是所有临终时陪在她身边的子孙们,连手做了一场家宴,将母亲宴席中常见的菜肴一一做出来…那天酒量称得上都还不错的我们,几乎都有些醉了,但我们谈笑如常,就像她的菜色,所有深沉的悲痛,都像那只不起眼的茄子,深藏不露,以家常的姿态呈现出来。可是我们都知道,母亲风华一时的国宴家宴随着她的故去,再也不会原味重现。」

 http://ww1/large/8586a738jw1er1hqk1limj20fn0qo3zy.jpg 

人生不能预约。佛语所述的的「无常」,我们听来「平常」,一旦发生,往往迅速地掉入黑暗深渊,爬不出来。脱离黑暗的方法,伊比鸠鲁开的处方竟与王宣一悼念母亲的聪慧方式答案相符。整整横亘2350年,科技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但人性不会变。没有谁是「生命高手」,快乐是一辈子的学习。遇着逆境换个角度思考,换个方式度过,为自己或所爱的人插一盆花,写一首诗,与家人合煮一桌菜。每一个伤心都因为它背後包含了某种「愛」,把其中的「爱」发展成欢愉的仪式,然後从「伤心」裡,慢慢优雅地走出来。

http://ww3/large/8586a738jw1er1hqvqajej20k00gyq54.jpg  

许多事,不是非嚎啕大哭不可。

在伊比鸠鲁学说的影响下,希腊及地中海各地曾将饮酒聚会与哲学思辩结合。希腊的饮酒聚会丶原文为Symposia,等於如今研讨会Symposium文字的前身。参加思辩饮酒会的人,一边饮酒,一边吟诗高声辩论,可针锋相对,但不许口出脏话,否则从此成为谢绝户。希腊哲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曾喻语这麽做的理由:「酒可以透露一个人埋藏心底的事」。回想两千年前的饮酒思辩会,等於包办了今天心理学家所做的事,让你放下,充分表达自己隐藏的情绪,然後理性地对待,冷静的思考。

http://ww1/large/8586a738jw1er1hr9qretj20k00dcmze.jpg  

「一个真正了解自己黑暗面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识於此,且对自己的黑暗不自觉的人。」

 http://ww4/large/8586a738jw1er1hrlq4crj20c80ig3za.jpg 

所以快乐的功课,是一条既长又弯曲的道路。它不教你成为终生笑匠,那只存在於卓别林剧场;而是如何面对人生,面对自己。面对人生一路走来不可避免的挫折丶创伤丶心碎丶困顿丶恐惧,面对亲人逝去,以及冷静地面对自己的死亡。

 http://ww3/large/8586a738jw1er1hs45hdyj20c80ghwgb.jpg 

有趣的是现代人相信「快乐」的前提之一是:「拥有愛情」。但打从2350年前起,所有谈论「快乐」的哲学,鲜少包含这一项;惟一勉强有点关联的是性的满足。爱情可以成为文学丶电影丶诗歌丶音乐,让人欢喜让人悲,但哲学家们普遍相信「朋友」「自由」「思想」「食物」比爱情重要。一个英俊又温柔的男子坐我身旁,和一只波士顿大龙虾上桌,我的眼睛会毫不犹豫选择後者。

http://ww3/large/8586a738jw1er1hsddt0jj20bu0hs0uz.jpg  

至於朋友为什麽比情人重要?朋友不会妨碍你的自由,她或他可以给予你思想的触媒,在妳挫折时朋友给妳扶持,她没有义务随时可以走开,你没有权利可以尽情要求。平等及自由,使友谊往往比爱情长存;而且爱情的本质掺杂太多复杂的动物本能及利害计算,友谊相对单纯。尤其友谊不太牵涉恼人的占有丶自尊心,嫉妒…这些人一进入爱情,就必须吞饮相伴的发狂事物,并不存在於友谊。

 http://ww1/large/8586a738jw1er1hswz15bj20k00qoabg.jpg 

有一份幸福的爱情,挺好;一个人的幸福,也好。但没有朋友的人生,代表的是全然的孤独,自我的局限;这样的人不可能快乐。

「愉悦派哲学家」们为了突显什麽是快乐的条件,什麽不是,曾列出一个简易表格,我大致抄袭如下:

(A) 自然且必要的:朋友丶自由丶思想丶食物丶庇护丶衣服。

(B) 自然却不必要的:豪宅丶私人大浴室丶盛宴丶仆人。

(C) 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名望与权力。

 http://ww4/large/8586a738jw1er1ht9a1usj20k00qo75s.jpg 

根据这份快乐表格,我们很快地发现现代人不快乐的理由。现代人除了相信爱情会带来快乐外,还相信金钱等同快乐,奢华则等同快乐的极致。昂贵的物品,以一种商业广告宣传模式渗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相信物质的拥有,代表宣传上所象徵着古典丶高人一等丶时髦丶微笑及幸福。奢华物质的憧憬,取代了现代人的心灵重整,模糊了人与知识丶自省之间的关系。

而精神医学报告证明,自杀率与贫富几乎没有关联;在非洲只有他杀,或饿死,鲜少自杀。欧洲多的是在美仑美奂古堡中自杀的例子,奢华只是假像,无法使人免於伤害。

http://ww2/large/8586a738jw1er1htxavfmj20c80g5jss.jpg  

李白把酒当生命,「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杜甫把酒当朋友,「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馀杯」;郑愁予把最美的回忆给了酒後的「微醺」…这些人品酒,在乎情境丶在乎酒伴…甚少谈什麽年份,追问什麽橡木桶,那一家酒庄。狂舞吟诗的李白等,其快乐应该远远多於现在的品酒专家吧。

在我眼中两千多年前希腊哲人的快乐清单,少了「换位思考」这个快乐项目。当我17岁外婆骤逝,回到严厉母亲的家时,我一度自怜以为自己是孤儿,结果我当起了孤儿院志工,马上明白我不是孤儿,日子好得很,只是给钱的妈妈「态度不好」;三十几岁一度饱受舆论骚扰时,走避香港南丫岛,那里的人吃着濑尿虾,管妳是谁…;五十多岁又遇到不可思议的人事时,狠心地让自己一个人至纽约流浪,不到十天想通怎麽回事,而且还玩了一个「微博」中央公园快闪,来了近百个朋友,雪地裡一起吃热炒花生。

没有谁是生命高手;快乐,是一辈子的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