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2015-04-27 14:54:00)
标签:

杂谈

  2015-04-27 07:40     作者:王兰兰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http://ww1/large/85816f7bjw1erk4ev1m7ej209c0b2gn3.jpg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TITLE="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       神荼郁垒(汉画像石)。
http://ww4/large/85816f7bjw1erk4qhc0pqj20b70goaif.jpg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TITLE="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      民国天福利印制的门神。
http://ww3/large/85816f7bjw1erk4qy6buhj20dw07rn1q.jpg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TITLE="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    王家纸马铺(清图局部)
http://ww4/large/85816f7bjw1erk4racljoj209e0gxq6x.jpg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TITLE="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          金代山西平阳刻印“四美图”。
http://ww2/large/85816f7bjw1erk4rif2lhj209h0gzwim.jpg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TITLE="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宋代年画 陈香千年" /> 朝岁图。本报资料图片

  翻开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王家纸马铺清晰可辨,北宋时期这里就出售年画。年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自宋代普遍流行,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汉代,人们把传说中的 “神荼(舒shu)”“郁垒(律lv)”视为驱邪避灾的门神,这就是年画的起源和雏形。到了宋代,年画被泛称“纸画儿”或“时令画”,由于宋代商业发达,年画作坊逐渐出现,年画题材不断增多。

  年画承载着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到了宋代,年画创作日益成熟,逐渐从民族传统绘画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封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说,宋代经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使年画得到发展,并在宋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年画是中国古老而又颇具传统的艺术品之一。每到岁末,家家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用以装饰门户,增添节日欢乐喜庆的气氛,祝愿新年吉庆,驱邪迎祥。年画一年一换,张贴后供一年欣赏之用,故有“年画”之称。任鹤林说,年画孕育于汉唐,发端于北宋都城开封,鼎盛于明清两代。作为我国特有的美术形式,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宋时称“纸画”、明代称“画贴”、清代称“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年画一词方才出现。

  宋代商业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为年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雕版印刷的继续发展与普及,为年画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随之,城市出现了生产年画的作坊和出售年画的市场。宋代门神采用雕版拓印,告别手绘,并由宗教信仰的载体逐渐转化为世俗商品。

  古时人类对自然把握有限,面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天灾充满恐惧,他们就把天地、日月、星辰、川岳、河海、祖先等都视为神灵,虔诚地进行祭祀和祈祷,渴求得到保佑。古籍《山海经》中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从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门户上应该有神灵把守门户,于是,他们就把传说中的神荼、郁垒请来张贴于门上。后又衍化出神鸡、瑞虎辟邪驱鬼。于是贴画(手绘)鸡、虎,悬苇索于门。日本的过街牌坊及神庙大门,至今仍悬挂苇索,用以驱逐邪魔。渐渐地,一些武将、文官也被请出来做了门神。人们还是觉得不安全,又在套间房门和炕门上贴起了喜庆吉祥的画,从此就出现了年画。当初民众将门神画视为神,只是“望门而拜”,崇尚、祭祀门神只在上层社会流行。门神并无具体形象。在纸张尚未成熟的汉代,加之受手绘所限,门神画并未在民间普及和流行。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极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一方面宣扬儒家的纲常名教以维护其政权,另一方面则尊崇道教、佛教。因此,统治者不光利用历代流传下来的旧神,又加封许多新神,天地山川、家家户户,无处不神,其数量远过前代。以佛、儒、道和民间宗教为主导的多神崇拜之风在当时尤为盛行,在这种风气下, 民间尊神之风更甚,门神、灶神、天地全神不仅被民众所尊崇喜爱,就连伏羲女娲、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关帝圣君、儒佛道士、文武百官都可共容一室。而年画作为反映世俗生活的镜子、民俗活动的载体之一,理所当然承担起民众希冀众神护佑其宗族门姓承传延续、家眷亲属增寿延年、日常生活丰衣足食、门第居位显赫高贵、社稷农事免灾无害、家人牲畜平安无恙的义务,因此,年画艺术在宋代兴盛繁荣是必然的。

  宋代经济繁荣促进了年画发展。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将东京建成全国交通、经济、文化的中心,此后100 多年,东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人口众多,交通便利,促进了商业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爱美思想产生的爱画在宋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与画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一些商店开始把绘画作品以及年画当成商品直接出售。年画既可以成为百姓谋生的手段,又可以装点生活,因此,年画在宋代尤为兴盛。任鹤林说,在《东京梦华录》中,涉及年画销售、生产、印卖、用途等内容的就有7处。由于当时爱画人较多,因此画的需求量非常大,如门神、钟馗像之类,家家必备、门门必贴,市场需求量极大。

  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年画的发展与经济息息相关。北宋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年画发展较快,从内容到题材都得到了充足发展。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战乱,政局不稳定,经济、文化等受到了冲击,年画艺术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荣,走向衰落。后来,经历了辽金元时期的社会动荡、民族抗争,到明清两代,社会又恢复了稳定,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年画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相继出现“户户点染杨柳青、绘刻精丽桃花坞、年画千种杨家埠、武强年画纸儿白、绵竹年画样古朴”,真实概括了明朝时期年画的繁荣。清代,随着康、乾年间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出现,年画步入鼎盛。

  年画的繁荣与北宋时期造纸业的成熟及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直接关系。宋代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除“四大发明” 外,尤其是造纸、雕版印刷等手工业空前繁荣,为年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也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亦在彼处,行贩不绝。”《梦粱录》中也记载,汴京的“诸色杂卖”中有“日供打香印者, 时节即印施佛像等”,“ 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 馈与主顾”,由此可见,当时年画张贴已经十分广泛。

  “年画的繁荣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帝王对艺术和绘画的喜欢乃至提倡的影响。”任鹤林说,宋代统治者雅爱丹青,他们不仅大力提倡绘画,还建立制度明确的画院、画学。在当时,画家的地位很高,待遇也很优厚。在北宋徽宗时期,还成立了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唯一的专门绘画学校———国子监画学。绘画学校的建立,极大刺激了宋代绘画事业的发展,致使宋人嗜画成风。统治者对绘画艺术的青睐,有形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导向作用。正是社会对于绘画的推崇和提倡,提高了全社会的绘画素质,对年画的创新和繁荣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宋代文人画、风俗画艺术的发展,也是年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据任鹤林介绍,宋代木版印刷的门神已有文武之分,灶王、钟馗、桃符、春牌,品种繁多,其艺术形象基本定型。描写乡村世俗生活、村童嬉戏的风俗画是近现代以来新年画的先声。由于这类作品深受欢迎而绘制速度较慢,于是,民间艺人便创造出“底样”摹拓法,用一份手稿摹拓数百份画,上市出售。这种底样摹拓技法,直到清末在苏州、绵竹、杨柳青画坊里,仍一直流传着。

  “率真概括、主题鲜明是年画的主要艺术特色,因此,年画的构图饱满均称,色彩鲜明,人物生动完美,采用造型夸张大胆的艺术手法,其目的是突出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动态。如今的新年画依旧受到民众的欢迎,这一优秀的艺术得到了很好传承”,任鹤林说。

  年画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繁荣的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也是农业文明的必然。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年画已被赋予更多含义,它既是驱邪避恶的神物,又是烘托喜庆气氛的装饰物。远古的社会大众通过年画表达思想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年画不仅属于艺术,还属于生活,它的作用和历史地位不亚于传统中国画、京剧、书法,历久弥新。《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北宋时的汴京,“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以备除夜之用。”透过这一描述,眼前依稀呈现出了北宋东京城家家户户贴年画的壮观景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