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肖天祎医生的病人就是我。
当然,不止我。
2008年春节前后,我坐卧不安,看书,看电视,看不下去。睡眠无法安枕,惶恐,不安。偶尔入睡,梦中全是灰色碎片。对生活毫无兴趣。
对周围一切的反应,是一条类似心脏停跳了,在监视器上所看到的一条直线。
高兴的事,不高兴。生气的事,不生气。喜悦的事,不喜悦。厌恶的事,不厌恶。
一切的一切,全无反应。麻木灰暗,了无生趣。
还好,我知道我有问题了。还好,我遇到了肖医生。
肖医生的治疗,先是听我叙述。
一双眼睛从口罩上方注视着我。专注、安静,偶尔插话,语气平和,看不到表情。
说完,问完。
他开了一张单子,到底层测试。
面对测试电脑,要敲打200个“是”或“否”。
结果是:“心理中度异常,焦躁抑郁症”。
我把结果带给肖医生,他看了一会儿。开了药,舍曲林片和“三泮”。
“吃吃看,多运动,增加生活内容,一个月后来就诊”。
绝了。
一个星期后我就安静下来了,没那么莫名烦躁了。电视能看一会儿了。半个月后,睡眠渐渐平稳,心慌、惶恐渐渐消退,一个月,似乎全正常了。
在此就诊,我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肖医生,肖医生静静听完,摘下口罩,脸上露出了欣喜,诚挚的笑容。
“你能这样,其实我们也很高兴。”
我感到,他是真的高兴,由衷发自内心和以往的平静有了反衬。
后来,又服了近一年的药,药量酌减直到停服,一年左右就全好了。
在初愈能思考时,我的病是两条线(当然是外行说外行话)。一条是心理,人格、意识和思想方法上出了问题。凡事求解,较真,认死理,少有变通,常常为了“为什么”而苦恼。
另一条是生理上有了变化和病症。
心理的靠自我调整,病理的只能靠医生“拨乱反正”,“起死回生”了。
我对肖医生心存感激和尊敬。
对医生的尊崇,是一个社会的必然。
中国从古遵医重道,对医生甚是推崇。“出则为相,入则为医,出则治国,退则救人”,称名医为国手。
什么“悬壶济世”、“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恩同再造”等等。
我退休后,病找上身来,先后被诊治的有:
内分泌科:李玉芳、蒋秋明、杨艳丽医生。
呼吸科:邹外龙、胡振宇、朱卫华、马峰医生。
B超穿刺:郭君医生
病理科:张秀茹
骨科:刘宇医生
皮肤科:王秀云医生
这些医生,遵循医道医术,日复一日,接诊、诊断、开药、治疗。如果不是典型病人,恐怕连面孔都记不得。
我发现医生和病人之间不可能长时间交流,连多看病人一眼的时间都没有,对病人只是一瞥之间。
可就在这一问一答之中,大体确定了医治方向,于是病人的疾病得以治疗,乃至救治。
我想,大多数病人,会把对医生的尊敬、感谢、感激默默留在心间。
因为病人走进医院,就是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了医院,托付给了医生。内心对自己病愈的期盼,对医生的信任,是无以复加的。
2008年到今年已5个年头了。十分抱歉,这迟到的表达,迟到的感谢。
谢谢肖医生,谢谢上面提到的医生。在这里祝福你们安康,快乐。
当然,不止我。
2008年春节前后,我坐卧不安,看书,看电视,看不下去。睡眠无法安枕,惶恐,不安。偶尔入睡,梦中全是灰色碎片。对生活毫无兴趣。
对周围一切的反应,是一条类似心脏停跳了,在监视器上所看到的一条直线。
高兴的事,不高兴。生气的事,不生气。喜悦的事,不喜悦。厌恶的事,不厌恶。
一切的一切,全无反应。麻木灰暗,了无生趣。
还好,我知道我有问题了。还好,我遇到了肖医生。
肖医生的治疗,先是听我叙述。
一双眼睛从口罩上方注视着我。专注、安静,偶尔插话,语气平和,看不到表情。
说完,问完。
他开了一张单子,到底层测试。
面对测试电脑,要敲打200个“是”或“否”。
结果是:“心理中度异常,焦躁抑郁症”。
我把结果带给肖医生,他看了一会儿。开了药,舍曲林片和“三泮”。
“吃吃看,多运动,增加生活内容,一个月后来就诊”。
绝了。
一个星期后我就安静下来了,没那么莫名烦躁了。电视能看一会儿了。半个月后,睡眠渐渐平稳,心慌、惶恐渐渐消退,一个月,似乎全正常了。
在此就诊,我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肖医生,肖医生静静听完,摘下口罩,脸上露出了欣喜,诚挚的笑容。
“你能这样,其实我们也很高兴。”
我感到,他是真的高兴,由衷发自内心和以往的平静有了反衬。
后来,又服了近一年的药,药量酌减直到停服,一年左右就全好了。
在初愈能思考时,我的病是两条线(当然是外行说外行话)。一条是心理,人格、意识和思想方法上出了问题。凡事求解,较真,认死理,少有变通,常常为了“为什么”而苦恼。
另一条是生理上有了变化和病症。
心理的靠自我调整,病理的只能靠医生“拨乱反正”,“起死回生”了。
我对肖医生心存感激和尊敬。
对医生的尊崇,是一个社会的必然。
中国从古遵医重道,对医生甚是推崇。“出则为相,入则为医,出则治国,退则救人”
什么“悬壶济世”、“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恩同再造”等等。
我退休后,病找上身来,先后被诊治的有:
内分泌科:李玉芳、蒋秋明、杨艳丽医生。
呼吸科:邹外龙、胡振宇、朱卫华、马峰医生。
B超穿刺:郭君医生
病理科:张秀茹
骨科:刘宇医生
皮肤科:王秀云医生
这些医生,遵循医道医术,日复一日,接诊、诊断、开药、治疗。如果不是典型病人,恐怕连面孔都记不得。
我发现医生和病人之间不可能长时间交流,连多看病人一眼的时间都没有,对病人只是一瞥之间。
可就在这一问一答之中,大体确定了医治方向,于是病人的疾病得以治疗,乃至救治。
我想,大多数病人,会把对医生的尊敬、感谢、感激默默留在心间。
因为病人走进医院,就是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了医院,托付给了医生。内心对自己病愈的期盼,对医生的信任,是无以复加的。
2008年到今年已5个年头了。十分抱歉,这迟到的表达,迟到的感谢。
谢谢肖医生,谢谢上面提到的医生。在这里祝福你们安康,快乐。
前一篇: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
后一篇:航天健步走俱乐部第4次活动通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