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D课题组研究生参加2025年IAVSD第29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2025年IAVSD第29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学术研讨会(29th
图1 IAVSD会议现场合影
同济大学SPEED李鸿哲博士、李心悦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发表论文“Energy-Sav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rain Speed Trajectory Based on Improved Non-dominated Genetic Algorithm”,并在会上作oral汇报,总结了列车节能运行的优化策略及其技术路径,分享基于自适应交叉变异遗传算子的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在列车节能运行优化中的应用,并展示所提出的改进策略在中车马来西亚智轨线路上的优化成果。两位博士生就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轨道交通车辆节能运控的发展方向。
图2 李心悦博士作oral汇报
图3 学生合影
大会开幕式上,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介绍了我国在交通研究和汽车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突出贡献。
图4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发表开幕致辞
本届研讨会共设置了5场特邀前沿进展报告,9场大会报告,6个平行分论坛和海报展示等环节。
在特邀前沿进展报告环节,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Georgios Papaioannou教授、同济大学王峻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瑞典沃尔沃汽车Derong Yang博士、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Stefano Bruni教授等5位国际知名学者,先后围绕运动舒适性:道路与轨道车辆的人体动力学、铰接式客车在道路上的动力学与控制、重载轨道运输中的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道路车辆碰撞后的运动控制和弓网接触的发展前沿五个关键主题,全方位展示了车辆系统动力学领域的最新理论、技术进展和工程应用。
在大会报告环节,来自同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荷兰Vtech CMCC公司、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中国西南交通大学以及中国上汽零束科技有限公司的9位学者,先后围绕牵引/制动工况下的列车运行曲线特性分析、铰接式自动驾驶车辆高速横向控制、车辆动力学中的量子计算及其在机车牵引控制中的应用等道路与轨道车辆动力学主题作出汇报,深入探讨了车辆动力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实践应用。
图5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Georgios Papaioannou教授作前沿进展报告
图6 大会科学委员会“轨道交通”方向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作前沿进展报告
会后,李心悦博士与课题组同学分享了Georgios教授的前沿报告内容“Motion Comfort: What about Human Body Dynamics in Road and Rail Vehicles?”。Georgios教授将运动舒适性定义为乘坐舒适性与眩晕症的综合体现,并归纳出影响运动舒适性的两类因素:环境因素(道路/轨道的粗糙度和几何尺寸)、人体因素(乘坐姿势、人体动力学和姿势控制等),探讨了不同交通工具(列车、汽车和自行车)下乘坐舒适性和眩晕症的评估方法。通过此次学习交流,课题组同学对车辆动力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拓宽学术视野,学习了论文写作和插图绘制技巧,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