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应从营造社会环境入手
(2018-12-07 11:10:49)
广州市南沙区人社局近日发布《关于南沙人才卡的公告》,显示南沙区将以实体卡和虚拟卡两种形式发放5000张人才卡,人才服务内容则从之前的12类14项增至13类28项,涵盖人才工作、生活、娱乐、创业、发展等方面,将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说实话我一直对这类所谓的人才政策颇不以为然,甚至对“人才政策”的提法本身都心存疑虑。虽然不知道这些人才服务内容到底有哪些,但在当今的平权社会,所有这些服务难道不是市民基本的公共服务么?又能特殊到哪里去?如果真有,岂不是造成新的不公平?再就是,以这样的小恩小惠到底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才呢?最根本的,总觉得这样做本质上是人的工具化使用,脱离了人之为人的目的性。
当然这都是理想主义的想法。现在人才大战方兴未艾,不要说城市与城市之间了,即便广州的各区之间,也争得不亦乐乎。记得去年广州另外一个区的人才优惠政策顷刻刷屏,南沙好像也曾加入过战团,这回可能是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了吧。
人才争夺有必要吗?也许是有的吧。广州市社科院城管所刚完成一个大课题,“建设全球城市背景下的广州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其中提到广州面临高学历人口、人才偏少的挑战,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传统商贸业和中低端服务就业人口最多,人才结构与产业高级化发展不相适应。看来广州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尤其是南沙,号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节点和核心门户,是广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先头部队,对人才的渴望就更加强烈了。
如何吸引人才?首先不管什么样高端的人才摆在第一位的都是生活,因此教育、医疗、交通、城市安全、空气清晰、水干净、生活设施便捷等等这些总是第一位要考虑的。但这些难道不是所有市民都应该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吗?并非只针对人才。记得前些年广州哪个区曾提出给人才子女入学提供降分优惠还引发过争议,说不公平云云,其实是有道理的。
我以为要真正吸引人才,根本的是要从社会环境入手,让社会环境、而不是所谓的“人才政策”来吸引人。首先是公平,每人都拥有同等的机会、权利和尊严,否则的话人人自危,对一切都不会产生稳定、美好的预期,这样会从根本上消弭任何创造、创新动力,极端的情况下就是“爸爸没本事”的巨大的人生挫折感。这样的环境要吸引人才是绝无可能的。再就是自由,其实跟公平是一体两面,自由就是权利、尊严不被侵犯的一种状态,惟其如此创新创造才是可能的。只有这样营造好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而不会靠一时半会支离破碎的所谓“人才政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