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群体通”到“如约”

(2016-03-18 11:07:10)


      据报道,为了盘活庞大的社会体育场馆资源,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优惠免费开放服务,广州市群众体育指导中心日前已启动向社会体育场馆购买公共服务第二批招标工作,方式应该还是跟第一批一样:社会场馆上线“群体通”以优惠或免费的方式接受市民订场;市民通过“群体通”网站或APP预订带有惠民标志的社会场馆,即可享受多重优惠。

      “群体通”是广州市体育局开发的一款APP201311月上线,目的是为市民预订体育场馆提供便利。与“群体通”开通上线相关的是广州市政府发布的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1+3系列文件,其中就规定各区所属公共体育场馆要全部开通“群体通”并上线运行,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场馆上线运行,以便实现政府与市民的双赢。尽管上线之初有知晓率不高、下载人数少的消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探索,到现在据说效果还不错,自启动以来已有20多万人次通过“群体通”预订进场锻炼,享受到政府提供的运动红利,体育部门也希望这次的招标完成后争取将全市惠民社会场馆数量从第一批的120家扩大至300家以上。

      我认为“群体通”是互联网+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很好的案例,首先是政府希望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连续几年将“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列入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十件实事,这是前提。而“群体通”则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有效地连接了供需双方,带来极大的便捷性。

      “群体通”不由让人想到了“如约”。一直被认为是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的官方互联网约租车平台的“如约”的士,前不久居然被交委有关领导说成是企业行为,“完全由企业投资运营”,引来舆论一片哗然,连续几天朋友圈被刷屏,基本上都是在指责交委眼看“如约”迟迟不能如约,于是企图撇开干系。的确交委的说法甚难服众:一直都是口口声声为“如约”站台、宣传、辩护,结果到头来一句跟他没关系,“是企业行为”,怎么让人相信呢?别的不说,如果真是企业行为,那么那4家出租车公司怎么不站出来为“如约”迟迟不能如约说句话?何况它们要搞“如约”,应该也是经过了主管部门批准同意了的吧?

      同样是政府主导的高科技,何以“群体通”慢慢被市民接受,而“如约”却落得如此爹不疼娘不爱的田地?我认为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一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另一个却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进行市场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犯了大忌,怎么可能成功呢?这个例子再次鲜明地揭示出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进入市场与民争利,否则就违背了现代政府的行为初衷了,这时即便有最先进的科技,也是南辕北辙,“如约”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2016年3月18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