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馆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2015-11-27 09:58:08)


      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将于1216-17日在广州召开,主题是“图书馆: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是广州新图书馆建成后首次承办这样高规格的年会。一些预热性的活动也陆续开展,本周六广州图书馆将联合南方都市报举办以“重新发现图书馆”为主题的公众论坛。在论坛举办前,广州图书馆联合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课题组发布了《广州市民阅读行为与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逾五成人年均阅读少于10本,远低于韩国、日本、法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市民平均阅读量。虽然大家对图书馆认知度很高,但仅局限于看书,近五成市民“不懂”享受图书馆多样化服务。此外,97%的市民每年至少去一次图书馆。

      这么多市民每年至少去一次图书馆,我觉得这个比例其实是很高的,尤其是现在这样的信息化时代。有五成人年均阅读少于10本,即是说另外五成人年均阅读多于10本书,我认为这个阅读量也还蛮高的。当然,读书并不一定跟图书馆发生关联,现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真是太多了。这反过来提出了一个问题:今时今日,图书馆的价值何在?这恐怕是这次图书馆年会着力关注并试图回答的问题。

      事实上,图书馆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读书看报的地方,从城市形象的角度而言,它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任何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的城市,不可能没有一座像样的、与其形象匹配的图书馆。图书馆既代表城市的品位,其实也反映了城市的理想和精神风骨,它甚至构成了城市的历史,成为一座城市的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典型的比如纽约图书馆,正如美国作家卡尔文·特里所说,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纽约伟大的文化机构中最平等待人的地方,不需要票子,不需要会员证;也是最高水平的地方,任何进出图书馆者都能自我感觉有与哈佛大学学生同等的资格。”广州也一样,不管是早些年的国际化大都市,还是近两年的世界文化名城,没有一座高大上的图书馆是不可能的。

      图书馆还是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国家这些年花了很大力气推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除了文化的享受和获取以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另外一大重要功用是创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供人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进而进行丰富的文化交往和交流,促进社会价值共同体的形成和完善,从而不断提升社会的组织化水平——按照梁漱溟先生的说法,提升我们的“社会性”。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这方面的功用日益凸显,这一点从广州图书馆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中就可见一斑。很多市民仅局限于看书,还“不懂”享受图书馆的多样化服务,一方面说明我们对于图书馆的观念要作些改变,另外也提示图书馆或许还可以进一步做些引导的工作,使图书馆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5年11月27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