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涌治理必须与社会建设同步

(2015-06-16 15:10:33)


      去年5月份广州发布主要河涌水质状况,白云、越秀、海珠、天河、黄埔、花都共6个区内均有河涌水质不达标。至今年5月份,一年过去了,这些河涌水质有没有改善?近日有媒体记者梳理广州河涌水质月报发现,这些河涌仍集体不达标,其中从去年5月份至今年5月份上榜劣V-5水质的河涌中,白云区内河涌上榜次数最多,在各区市中居首位。

      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一点都不奇怪,别说区区一年的时间,即便十年八年也不会有多大的起色——广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治理河涌的?迄今应该有了十几二十年了吧?结果如何呢?大家有目共睹。投入不足?相信不会有人这么说,亚运之前是500亿、一天一个亿的钱投下去,前两年又是几十上百亿的钱投下去,没有谁敢说投入不足。人不行?说实话,换了你我,同样也会束手无策。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据说广州人大此前有一个调研报告,说广州治水的问题在于“重建设轻防控,重投入轻考评,重任务分配轻责任落实”。我觉得说轻考评似乎说不过去,我们经常看到市领导对区领导下任务、说狠话,甚至要“打屁股”,这样都还轻考评哪?除非领导是在忽悠、说说而已。轻责任落实?那现在搞“河长制”,这算是责任落实到人了吧?结果呢?前不久市民打“河长”电话引发的纷扰让人对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河长制”也不敢抱太大期望了。

      真正说到点子上的我觉得是第一句:“重建设轻防控。”政府的确是花了很多钱,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但我们去调研的时候经常看到岸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河里却是乌黑一片,有的甚至臭气熏天。其实政府能够做的,或者说做得到的只是建设,投点钱就解决了,但防控却实在是力有不逮,为什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仍然近似于一盘散沙的社会之局,很多人视规则如无物,任你喊破嗓子他也照旧偷排偷放如故。面对这样的局面,任你天王老子也没有什么办法,不管花多少钱,也不管设立多少“河长”。

      所以,河涌治理必须与社会建设同步——如果没有一个人人讲规则、个个守秩序的社会,像现在这样治理河涌是永远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如何做到人人讲规则、个个守秩序呢?我觉得首先第一条,就是要让人人能够参与制定规则。现在民风大变,对于权势的耳提面命,大家已经很难像从前那样言听计从、逆来顺受了。但如果人们能够参与制定规则,那么不管从哪一方面都必须要去遵守这样的规则,否则其人其行也就失去了正当性了,恰好是这一点构成现代道德的基础,也替代传统道德对人产生新的约束。我们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已然失去,而那种人人参与制定规则、因而人人必须遵守规则的现代道德又尚未建立,于是乎人性之恶如溃堤之水,汪洋恣肆,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防控几乎变得不可能,不管投入多大的成本都不行。所以,与其防控,还不如建设——建设社会。只有在一个权利为本、人人相互实现同时人人相互约束的社会,河涌的治理才变得可能。反过来,治理河涌其实也是建设社会的一个大好契机:将河涌治理的大门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自我长养发育,岂不是一举数得!

 

 

                                                       2015年6月15日《南方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