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申请公开最能反映政府信息公开的诚意

(2015-01-23 11:15:14)

                   

      南都周一发布了2014年度广州行政透明榜单,这次不仅测评新闻发布会、微博、微信等主动发布渠道,还通过招募志愿者扮演“神秘顾客”对广州市41个市直部门(市来穗局成立未满一年,未纳入测评)发起“依申请公开”。

      总体来看,这一项测评结果不尽如人意。3日内有回应的有5个部门,7日内有回应的有9个部门,7-15日有回应的有9个部门,15个工作日内没有实质答复的多达17个部门!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政府信息公开,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甚至还有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这种高大上亮堂堂的说法。政府信息公开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公开,比如新闻发布会、微博、微信等,由政府主动发布,甚至有专人负责打理。另外一种就是被动公开,主要就是依申请公开信息,就像南都这次找志愿者做的这样。

      我认为恰恰是这种依申请公开信息最能反映政府信息公开的诚意,道理很简单:主动公开信息,公开什么、公开多少,都由政府说了算;而这种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的内容却是由公民说了算。从最终的测评结果来看,我觉得有些政府部门公开信息的诚意并不足够。

      正是因为诚意不足,所以才出现诸多乱象,最主要就是不规范,从提交申请到最终答复,整个程序似乎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做法,比如一些部门官网上绝大部分有依申请公开的专用网申端口,但存在格式不对提交不成、反复提交等硬件状况。还有的部门申请者甚至换多个浏览器反复提交5次均显示不成功。再比如有的部门要求提供(申请的信息是否与申请人的自身特殊需要具有关联性)证明,但不理它也能提交成功,给人的感觉是毫不严肃、视同儿戏。至于回复,就更是各种“奇葩”:囫囵吞枣回个电话就希望算作回应甚至要求取消申请者有之、网上打不开回复函有之、说工作人员出差或网络升级没有看到申请者有之,当然更少不了最擅长的“踢皮球”……

      之所以对公民依法申请信息公开诚意不足,背后的根源其实是对公民的权利缺乏敬畏。向政府部门申请信息公开本质上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就是知情权,这项权利早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甚至成为一句耳熟能详的政治话语,但从南都的这次测评来看,这项权利并没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和落实。

      衷心希望南都的这次测评能够促进广州市政府各部门改进工作,在明年测评的时候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5年1月23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