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民生实事,又是公开征求意见!

(2014-11-14 09:19:08)

                     

      近日,广东省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省“十件民生实事”首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前不久广州市的十件民生实事,只不过广州的做法是海选,要求“无导向性地征询市民意见,确定十件民生实事,由过去的‘政府配餐’改为‘群众点菜”。结果却遇冷,20天仅征集到15条意见,网络问卷调查中97.49%的被访者称“不知道”民生实事在海选。

      省里不是海选,而是拟好了十件民生实事然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是从本月11日到18日。这么短的时间,不知会不会像广州那样遇冷?这是很让人好奇的。所以我同样也很期待时间截止后可以公布一下有多少人提了一些什么样的意见。

       像这类的政府行为,我认为应该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使公众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时间一到就知道政府要以什么方式做什么事。类似现在这样省里是征求意见,市里是海选,真让人有点犯糊涂:不都是政府吗?怎么做法还可以不同?好在四中全会确定了重大行政决策必须要有五个法定程序:老百姓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国务院也正在据此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条例。但愿条例出台后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办法,每年都照此办理,不要让人老觉得一年一个样。

      省里出台的这十件民生实事,我觉得都挺好,尽管不乏“促进”、“改进”、“强化”、“优化”这类被专家诟病为凌空蹈虚的词汇,但每一个虚词下面,其实是有些实在东西的,比如第二件“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950元提高到1150//年,初中从1550元提高到1950//年;第三件“改进医疗卫生服务”: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35/人提高到40/人,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20元提高到360元,等等。

这么好的民生实事,还会遇冷吗?如果遇冷的话,我觉得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根本对政府的这类行为缺乏信任、信心、兴趣;二是有意见但人微言轻说了也白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个体的渺小无力感几乎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三是很多意见可能都跟个别有关,但政府的这些民生实事往往都是些宏大叙事,很难照顾到个别,比如第八件“改善生态环境”:累计淘汰、替代和治理珠三角高污染的工业锅炉37650蒸吨;珠三角淘汰营运黄标车15.3万辆;将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22/亩提高到24/亩,建设173万亩碳汇林,对粤东西北护林员按照300/月的标准给予补助。说的都很好,但这并不妨碍粤东或粤西某条村的村民要继续忍受有毒的水和空气——很可能投诉无门,年复一年。

但不管怎么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一件好事。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政府的民生实事一定要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享受到,如此方不负民生实事之名。

                                          

                                                      2014年11月14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