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开会讨论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问题,在建不建BRT的问题上,19名委员中只有3人明确支持现在建,其他委员都觉得需再等等,先看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的效果再定。而除了BRT
之外,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也是备选方案。
看到这个报道,我心里对这些公咨委委员产生了一些敬意。毫无疑问政府是力推广州大道建BRT的,而19名委员中有16名委员表达了不同意见,至少他们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当然另外3名支持的委员也不能说就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为政府背书,他们也可以认为同样是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都值得向他们表达敬意。
我完全同意那些委员的意见:先别急着建BRT,先看看快速化改造的效果再说。根据我这个外行的理解,快速化改造除了道路桥梁扩建扩容、交通组织更合理以外,还包括公交专用道、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当然,还有BRT。也就是说,BRT只是快速化改造的其中一个选项。
提到BRT,相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广州市审计局的那份“中山大道BRT项目平均造价是公交专用道的87倍,但公交专用道与BRT路段的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和社会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均相差不大”的审计报告。的确,套用官方的表达方式,这份报告给BRT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对它的疑虑可以说既广泛,也有点根深蒂固了,所以一提起BRT,大家就会觉得又在乱花钱。何况审计报告还出自广州的官方部门。
我倒是有另外一个想法:有没有可能请民意调查公司去做个调查,看广州的市民,尤其是第一条BRT沿线的市民是个什么态度,BRT到底有没有给他们带来便利?他们是欢迎呢还是反对BRT?我问过一些朋友,基本对BRT持欢迎肯定的态度。但我这个显然不能作数,必须有正规的民意调查才行。我想,只要BRT的的确确给市民的交通出行带来了便利,就是值得肯定的,也是该建的,即便花了些钱也是应该的——花钱改善交通方便大家出行,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有人或许会说你坐车方便了,我开车、走路就麻烦了。这个可能也在所难免,所以民调必须要全覆盖。
这次公咨委这么多人反对广州大道建BRT,是不是就不会建了呢?这倒不一定。这个问题我们以前多次讨论过:公咨委只是一个决策咨询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最后话事的还是政府——从理论上说,即便公咨委全体反对,政府也是可以“一意孤行”的。只不过面对公咨委的多数反对,政府不得不要费更多的口舌作解释说服工作而已,而且不仅要面对公咨委,更要面对广大市民:公咨委的意见你们居然不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年4月份媒体就报道过“广州BRT网络拓展研究分析已完成”,也就是说这次讨论的广州大道和黄埔东路BRT,很可能只是广州BRT网络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线路、更密的网络其实已经在研究当中了。果真如此的话,干吗不将整个规划和盘托出呢?那时有份参与讨论的就不应该只是公咨委,而应该是全体市民了。市民如何参与讨论?当然是通过人大了,那不是他们的代表么?
2014年8月19日《新快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