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市政府对本级财政存量资金进行了清理,一清理就清出了124.3亿元。前天广州市财政局局长袁锦霞请求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大笔钱的去向,其中20亿要给教育城项目,30亿给越秀集团,还有30亿给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另外30亿作为土地储备开发资金(广钢地块),市人大财经委建议常委会通过这一计划。
这些钱是从哪里清理出来的?根据袁局长的报告,主要是这些: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的结转结余资金以及收回的财政周转金。其中公共预算中挖出的新增财力最大,有69.4亿元。这里面的专业术语太多,我基本晕菜,按我这个外行的理解,清理出来的这些钱其实就是以前没有用完的钱。最近这些年,如何花钱——如何将按照预算拨付下来的公共财政花完——越来越成为一个难题。出现这种情况想必原因很多,主要的我想无非是事情没有完成——要做事就必须花钱,钱没花当然意味着事没做咯。再就是现在财政制度越来越严格,很难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就可以报销一大堆发票了。
不管怎么说这么多钱清理出来总归是一件好事。这么多钱准备用到哪里呢?主要是教育城、越秀集团、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用到教育城没问题,广州准备将职业技术教育类的学校都搬到增城,这么大的工程不花钱显然不行。当然也有疑问:教育城今年的投资需求是50亿元,而年初才安排4亿元,缺口资金达到46亿,正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凌伟宪质疑的那样,“就是安排了20亿,也还不足一半,那年初预算是怎么回事呢?”没有得到确切答复之前,我们只能说当初的预算太草率了。这么草率的预算居然通过了人大的审议,这就又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了。
给越秀集团有点奇怪,按照媒体的说法,“引起了代表的关注。”越秀集团应该是广州最大的国有企业吧?从道理上说既然是国有企业那么由公共财政向其注资也说得过去。但另外一方面,既然是企业,其收益又如何呢?我觉得这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你总不能只注不收吧?否则那不成了无底洞了?所以我认为既然在不断向其注资,那么也必须要向人大汇报其收益,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否则就说不过去了。
其实我认为最应该引起大家关注、重视的是分得了30亿元的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这是个什么东东?今年5月初“新广州·新商机”推介会资料显示,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名为“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合作协议,基金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国寿已公开表示,该基金将用于广州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建设项目。在地方融资平台被要求渐退之后,产业投资基金是广州谋求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又是融资平台!相信大家会马上想起以前的什么城投水投之类,想起围绕39号文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种新型的融资平台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导致新的巨额债务?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
此外这124亿中,还有一笔30亿元是作为广钢地块储备开发资金,还有归垫暂付金8.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5.8亿元——似乎没有一项用于民生支出。这当然是个老问题了:民生支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跟GDP主义的宗旨不符。
清理出这么多钱是好事,但我想最好是不要清理这么多钱出来,将每一分钱都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地花出去。十八届三中全会都说了“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我们一下子就能够清理出这么多钱,显然说明我们的财政还相当粗放,说明我们在财政体制的科学严格的绩效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014-7-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