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州水巴听证会将于本月31日召开。我印象中水巴好像刚恢复没多久,怎么这么快就要涨价了?有点奇怪。
但更奇怪的还不是这,而是为听证会所做的准备。按照相关规定,在调价听证会前,物价部门要对经营者的成本进行监审。本周一,广州市物价局在官方网站公开了水巴成本监审报告,结果财税专家说“看不懂”:没有说明数字是怎么得来的,没讲清楚企业的成本结构,如燃料、人工和行政开支分别占多少比例,等等。
但这似乎又怪不得广州市物价局,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省里,都豁免了监审对象向社会公布财务报表的责任,它只需向物价部门报告,由物价部门私下对其作出评价,然后出个监审报告就可以了。如果监审对象向物价局提交的财务报表作假,那么物价局据此作出的所谓监审报告就不具有真实性,因而不能作为调价的依据,以此召开的所谓听证会也不具有任何公信力。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两点:一是水巴公司向物价局提交的财务报表真不真实?二是物价局据此作出的监审报告公不公正?有人由此提出了第三方监督的问题。但物价局回应说按照有关规定成本监审工作本来就由物价局来承担,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一项行政职能,而且定价成本监审前都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其结论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均由承担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
这个程序表面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水巴公司将财务报表提交给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然后再提交给物价局,物价局据此作出监审报告,再提交听证会,一切安排都很合理。但这看似合理的安排却有一个最大也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一切都是封闭运行,有点类似于学术上所说的循环论证,其结论很难说是可靠的:我们怎么知道这其中的两方甚至三方没有互通款曲、彼此勾连?谁能证明他们的公信力?
唯一的办法是将所有信息向全社会公开:水巴公司的全部成本数据、承担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及其审计报告、物价局的监审报告,并且要公示,接受社会的询问——不是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么?更何况水巴还接受财政补贴,那可是纳税人的钱哦,这样你都不向社会公布?这个过程结束后,才可以进入调价的听证程序。仅仅抛出一个监审报告,其他一抹黑,这样就去听证,怎么可能服众呢?
好在广州市物价局表示,尽管国家和省关于成本监审信息公布的规定未要求公开被监审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率、现金流量表),但今后将研究是否有必要由企业在调价前主动向社会公开三大报表。但愿早日实施——广州不是老说要先行先试么?就从这里开始吧!
2013年10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