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城中媒体颇为集中地暗访、报道了广州各大政务中心的服务状况,不出意外,总体情况不令人满意:窗口没人;办公时间上网聊天、看球赛;前来办事的市民“被满意”;事情办了一半“准时”下班;正午清场,有空调、椅子的办证大厅宁可空着也不让市民进来休息,让市民大热天时在外暴晒……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有领导说窗口没人是上厕所去了,或到后台处理业务了,或下乡了;上网是允许在没事的时候通过内网学习有关业务知识;有些部门本就是通过QQ来进行业务传输,等等。
     
算了吧!说实话中国自古官民两分,官员什么时候不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呢?中国的民众什么时候又能说个不字呢?除非逼急了血流成河拉你下马,但那也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换汤不换药而已。只不过现在提倡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大家才觉得那样的态度、做派不对了。但体制机制仍旧,官场文化的惯性更是巨大,服务?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所以,就别扯那些不着边际的这理由那理由了,干脆诚实点:我就是官,你就是民,相比从前已经够好了,你还不知足?!
     
不知足是肯定的。虽然官场文化一仍旧贯,但民众的思想却发生了绝大的变化:大家已经不再是臣民,而是公民了,所以才有这要求那要求、这不满那不满。这些要求和不满完全正当,因为它正体现了历史的浩荡潮流,除了顺应、调适之外,还能作任何第二人想?除非你不想干了!
     
如何顺应、调适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是要规范我们的行政公务行为。我们的官场文化里面很突出的一条是公私不分,体现在行政公务行为上,就是将街头的撒泼骂街这类私人作为、言行也带到了公务行为之中,我印象中最典型的是前几年的“咆哮哥”,再就是那句有名的“我拉个屎是不是也要告诉你”,等等。这就是公私不分:在私人场合你当然可以“咆哮”、“拉屎”,但公务场合却绝不可这样。任何时候,公务场合遵循的都是规则和程序:一件事属于什么类型、这类型的事有些什么规则、按照什么程序来处理,等等,一切都有明文规定,实践起来,一切都规行矩步、有条不紊,哪会出现那种泼妇骂街的状况!
     
当然,客观地说,我认为广州还算是走在前面的。记得今年三四月份有几位城管监督员宣布辞职,有关部门表示尊重他们的意愿,将按程序来处理他们的辞职声明,有外地网友认为广州有关部门太过冷冰冰。其实我觉得这反而是正确的做法:一切都按规则和程序来,要热乎你私下里去热乎吧!
     
但相对于理想的状况,广州无疑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这次媒体对政务中心的暗访。最大的差距我觉得就是不规范,不规范导致的最大后果就是前来办事的市民心里没底,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和结果。这点相信有过国外和港澳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体会:他们那里的人几乎不存在跟官家打交道时的惴惴不安、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按照一位著名的文化人的说法,一看就是没有受过欺负的。而我们这里,情况几乎完全相反。
     
不过也有亮点。媒体暗访发现公安办证大厅普遍表现不错,比如东华东路的越秀区公安局综合办证厅不但供人休息,还提供一些简单业务的办理。说实话这很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印象中公安是最不好也最不愿打交道的,没想到现在反而表现最好。
     
看来一切都在改变,这既不可否认,也不可抗拒,按照一位晚清士人的说法,“俗尚计日而更”——今时今日只怕“更”得更快!不说别的,广州的媒体敢于揭露广州的官家做派,本身就让人欣喜不已。甚至有媒体还设立了爆料电话,“联手向不思进取、能力平庸、效率低下、失位缺位、纪律松弛、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等突出作风问题说不!”这都给人希望、让人感到温暖。惟愿有关部门可以主动点,赶快制订出规范的行政公务准则和指引,让人看到真正的现代政治职业伦理和职业尊严,也让前来办事的市民落个安心、舒心。
 
 
                        2013年6月5日《羊城晚报》,有删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