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bmiddle/8576961bh79024c112613&690
《红楼梦》第三回末尾,黛玉因为宝玉摔玉的事而伤心,紫鹃和袭人劝了好一阵子,“又叙了一回,方才安歇。”紧接着“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居住的薛家姨母之子——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舅舅王子腾得了信,遣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从这里看来,黛玉进府的第二天,王夫人就接到了薛蟠人命案的书信。不久后,薛蟠便带着母亲和妹妹入京了,“在路上不记其日”便到了荣国府。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黛玉进府没几天,宝钗就动身来京了。在路上走了三五个月,便来到了贾府。
其实,这里面的时间是混乱的。因为黛玉与贾雨村同时抵达京城,黛玉去荣国府见外祖母,贾雨村则去见了贾政。贾政受妹丈林如海之托,“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便选了金陵应天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从贾雨村见贾政算起,到他上任为止,至少得有两个月。贾雨村上任后接到的第一个案子就是薛蟠的人命案。同一天进京,黛玉第二天便见到了王夫人拆看书信,贾雨村却在两个月之后才接到案子。可见,这里的时间之混乱。从“方才安歇”到“次日起来”一定缺了一大段。
我为何会这样猜测呢?因为张爱玲在她的《红楼梦魇》中推测:《石头记》是每章回单独装订的,因而曹雪芹如有改动,尽量在回前或回末进行修补。第三回末尾应该有一大段文字,起码是曹雪芹打算写一段文字进行补充。可惜他没有写,或者写完了,手稿遗失了。曹雪芹死后,脂砚斋整理他的手稿时发现少了一段,就用“次日起来”与后文做了连接。仔细阅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像这样不合逻辑的文字有不少,大多都是曹雪芹死后,脂砚斋为他续上的。第三回末尾这样一连接,就拉近了宝黛二人进府的时间。
那么,曹公想在第三回末尾写一段怎样的文字呢?我猜想应该是写黛玉入府后,与宝玉及诸姐妹相处时的情形。想必应该是很一幅温馨的画面。宝钗来后,黛玉总与宝玉拌嘴,宝玉劝道:“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他比你远;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可见,黛玉进府很长时间,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宝钗才来。这之间相隔肯定不止半年。
那么,宝黛二人进府到底相隔多久呢?这应该从她们的年龄上算。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黛玉几岁来到贾府。有的人认为是5岁,有的人认为是6岁,蒋勋老师认为林黛玉是十二岁入府。因为林黛玉入府的年龄不确定,所以87版《红楼梦》中的黛玉自始至终是由陈晓旭扮演的,而新版《红楼梦》中的黛玉则由两个人分别饰演幼年黛玉和成年黛玉。
黛玉到底几岁来到贾府呢?《红楼梦》第二回,林如海聘请贾雨村做黛玉家教时,黛玉“年方五岁”,“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也就是说,贾雨村教了黛玉一年多,贾敏就病逝了,那时黛玉应该是六岁多。古时候家里父母去世,子女必须为其守孝,所以,黛玉在母亲死后,要为母亲守一年的孝。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六,林如海便要送女儿进京,投奔外祖母了。所以,这么算来,黛玉入府时应该是七岁多,不到八岁。
薛宝钗入府后过的第一个生日是十五岁的生日。而从宝钗进府到过十五岁生日之间还有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宝钗进府时已经过了十四岁的生日,但还不到十五岁。所以,进府的时候宝钗应该是十四岁多,也符合当时清廷选秀的年龄。
宝钗进府时是十四岁多,她比宝玉大两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林黛玉那时应该是十一岁多。她进府时只有七岁多,那么宝黛二人进府时间就差了四年。
从黛玉进京到她看到王夫人拆看书信,经历了:贾雨村拿着林如海开的介绍信去拜见贾政,贾政托关系为他找工作;两个月后应天府出缺,雨村辞别贾政去金陵上任;他上任后接到薛蟠的案子,本想彻查一番,但经门子提点,草草结了案。等案子一落定,王子腾便得到了消息,寄信给王夫人。这么算来,也约摸需要花去三年半的时间。薛家母女再在路上走三五个月,到了贾府,离黛玉入府的时间就相隔四年了。
所以,从“方才安歇”到“次日起来”,应该过去了三年半的时间。不知是曹公疏忽未写,还是不慎遗失,我们只能凭猜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