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bmiddle/8576961bhb95bdf2a880b&690
在高鹗续书中写道:贾母见黛玉不中用了,决定将宝钗许配给宝玉,又怕宝玉不肯。这时,凤姐出了一个“调包计”,解决了问题。这个“调包计”看似很高明,却不符合曹公本意,更不符合凤姐的行事风格。那么,在宝玉的婚姻中,王熙凤是支持黛玉,还是拥护宝钗呢?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大家来到怡红院,由吃茶引出了凤姐对于二玉事情的谈论: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脂砚斋批道:“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可见,王熙凤也一定看好了二玉的婚事,才这样说的。很多人以为这只不过是个玩笑,切不可以此为据。其实,凤姐这个人虽没有什么文化,但开玩笑还是很有水平的。在贾母面前的玩笑是为了哄贾母高兴,在这里的玩笑话就是将自己对二玉婚事的态度散播出去。因为当时宝钗也在场,凤姐为何不拿她开玩笑,不拿“金玉良缘”开玩笑呢?
如果说这一次是凤姐的玩笑话,不可以当真。那么,在她和平儿的一次谈话中更表明了她的态度。
凤姐小月,探春理家。王熙凤和平儿谈论“如何节省银子”时说到了这样一句话:“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这表明,在王熙凤的心里,早已认定二玉的婚事,并且在支出上为他们谋划了。
按理来讲,凤姐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内侄女,和宝钗是堂姐妹,近亲远疏,她应该支持宝钗才对,为什么会拥护黛玉呢?其实,这才是王熙凤的高明之处。
一、宝玉和黛玉是老太太的两个宝贝儿,贾母对他们十分疼爱。相比宝钗,贾母会更愿意让宝玉娶黛玉为妻。凤姐当然知道两位姑妈一心想促成二宝的婚事,但在老太太健在的时候,还是顺着她老人家的想法是最佳的选择。
二、在凤姐和平儿的谈话中,有这样一句话:“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这说的当然是探春,可是,宝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探春早晚是要嫁人的,她碍不着凤姐什么事;别看宝钗现在是个姑娘家,一旦做了宝二奶奶,凤姐之前所做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瞒不住的。凤姐清楚宝钗比自己更厉害,更有心机。如果宝钗做了二奶奶,就有可能要她的命。
三、凤姐小月之后,在贾府的地位没有原来那么高了,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得宠了。邢夫人本来就看不上她,王夫人现在也不护着她了,家里出了事还来找她兴师问罪。相反,宝钗的地位却不断上升,不仅深得贾府上下人的喜爱,而且还进入了管理层,协助理家了。如果宝钗做了宝二奶奶,王夫人必定让她来管家,凤姐在王夫人面前就更吃不开了。这样一来,她就会两边受气。
四、王熙凤在钱上是很会算计的。如果宝玉娶黛玉,花不了官中的钱。自己家互相送礼,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宝玉娶宝钗,需要下聘礼,不仅如此,还得再为黛玉准备一份嫁妆,得花双份的钱。那时的贾家已经是入不敷出了,拿出这些钱来也是挺困难的。王熙凤为了少花钱,当然愿意让宝玉娶黛玉。
五、宝钗来自四大家族的薛家,有门第,有身份,有品行,有才貌,家境殷实,她的身后有强大的靠山;黛玉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投奔寄居在外祖母家,用黛玉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无所有”。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在贾府的地位是不会很高的,况且,黛玉身体不好,王夫人肯定不会让她来管家。这样,凤姐依旧是内当家的,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将黛玉当软柿子捏。
综合以上理由,王熙凤决定舍近求远,支持黛玉。
王熙凤有心机,有手段,可以想出很多的计策,但“调包计”绝不可能出自她的手。她做事有一个特点:如果这件事对她有利,她会想方设法办成;如果这件事对她不利,她会竭尽全力阻止,即使阻止不了,也不会做出有利于这件事的举动。如果老太太、太太决定让宝钗做宝二奶奶,她没法阻止,但绝不会支招来促成这件事情。为了将来自己在贾府中混得好,为了自己的事情不被曝光,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她必须支持黛玉。所以,那个“调包计”也绝非出自她的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