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8576961bhb8cf4df3d65c&690
大清王朝一向重视对皇子的教育。康熙曾自豪地说:“朕宫中无不读书之子。”自雍正开始,便要求:“皇子六岁必入上书房”。皇帝会为诸皇子挑选德才兼备的师傅来授课。正因为大清如此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才造就了翁同龢、李鸿藻等一代名师。在这些师傅中,有一个老师很值得关注,他帮助了一位资质一般的皇子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将这位皇子扶上了大清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那就是咸丰皇帝奕詝的老师——杜受田。
杜受田,山东滨州人,官宦诗书之家出身,其父杜堮是嘉庆朝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中进士;道光十六年,特召入京,入值上书房,教授皇四子奕詝学习祖宗训诫,汉文经典。
皇四子奕詝母为全妃,即后来的孝全成皇后。孝全皇后此人很有心计。传说当时全妃和祥妃均怀有身孕,全妃的预产期比祥妃要晚一些。道光皇帝的三个儿子那时都已去世,因此,将要降生的这个皇子便是“皇长子”,他登上皇帝宝座的几率很大。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皇长子”,全妃买通了太医为她下催产的药。这样,奕詝的生日就比奕誴的生日大七天,成为了皇四子。奕詝作为早产儿,自小身体素质就比较差。虽然这是个传说,但奕詝身体不好,智力一般却是不争的事实。他在上书房学习骑射的时候,曾摔断过腿,经过太阳的医治,腿是保住了,却落下了残疾,脚一跛一跛的。
杜受田被道光选为四阿哥奕詝的师傅,工作可谓是殚精竭虑。面对资质平平的学生,杜受田在授课时对学生循循善诱。在杜受田的谆谆教诲下,四阿哥奕詝逐渐地了解到了治国安邦的基本思想,以及帝王为政的最基本的知识。为了能及时入宫授课,杜受田搬到离皇宫较近的西安门内静默寺居住,三五天才能回一次家。这一点让道光帝很是满意,因此连连为他加官进爵。
对比四阿哥的资质平平,六阿哥的优秀则十分突出。六阿哥奕訢的母亲为静妃,即后来的孝静成皇后,奕訢只比奕詝小一岁,却生得聪明能干,出口成章,对治国安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思敏捷,骑射方面也十分出色,很受道光帝的喜爱。四阿哥无论文韬武略还是身体状况,都比不上六阿哥。因此,道光帝晚年对于立储之事举棋不定。作为四阿哥的老师,杜受田决定帮助自己的学生登上皇帝的宝座。
有一次,道光命令诸位皇子到南苑行围狩猎,就想试一试皇子们的武艺。按清朝惯例,皇子读书时外出必须向老师请假。杜受田深知此行对奕詝争夺帝位十分重要;他也清楚,四阿哥的武艺远逊于六阿哥。在沉思之后,对四阿哥耳语说:“阿哥到猎场中,只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不要发一枪一矢,并约束随从不得捕杀任何生灵。回来时,皇帝一定会问何故,你可以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当天狩猎结束,六阿哥所获猎物最多,正在顾盼自喜之际,见四哥默坐,随从也垂手侍立,感到奇怪,就上前问道:“诸兄弟满载而归,为何四阿哥一无所获?”四阿哥平静地回答:“今天身体欠安,不能与诸兄弟驰逐猎场。”天色将晚,诸皇子携所获猎物回宫复命。果然皇上询问缘故,四阿哥就把杜受田教的一番话说了一遍。道光皇帝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龙颜大悦,对身边的大臣说:“这才是君主之度。”
在这一次较量中,四阿哥凭借师傅的教导获胜了。但这并没有坚定道光立四阿哥为嗣的决心。他再一次考察两位皇子。
道光晚年,重病在床。他自知时间不多,为了抓紧办妥立储之事,便召四阿哥和六阿哥,考察他们的能力和气度,决定继承人。两位皇子在觐见之前,都向自己的老师讨教。六阿哥的老师授计说:“觐见时,皇上如果询问治国安邦的大计,你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对四阿哥说:“你若陈条时政,论智力、口才根本比不上六爷,只有一策:皇上若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人世,你只管伏地流涕,以表濡慕之诚而已。”晋见时,道光帝果真询问身后治国安邦的大事,六阿哥无视父皇的痛苦,大谈自己治国安邦的见解和抱负;四阿哥则按照师傅教给的,面对父皇的垂问,悲伤得涕泪横流,以至于不能作答。道光在病榻之上,仔细观察二人的言谈举止,最终被四阿哥的举动所感染,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堪当大任。”于是,他心中的天平最终倾向了四阿哥。道光皇帝秘密立下遗嘱,立四阿哥奕詝为嗣。
道光驾崩,领班大臣宣读密诏,:“着皇四子奕詝继位。”四阿哥在老师的帮助之下,终于击败了最强的对手六阿哥,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咸丰”。
咸丰皇帝即位以后,为了报答老师的拥戴之恩,任命杜受田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凡遇事则与杜受田商量,对他言听计从,奉若生父。清朝的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明朝时期的宰相,过去的丞相,最有权势,可谓是位极人臣。在咸丰初年,杜受田也曾为朝廷立下了不少功劳:他建议启用在鸦片战争中因主战而被撤职的林则徐,周天爵等人来镇压刚刚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咸丰二年,山东、江淮等地受灾眼中,杜受田亲自实施救灾措施,7月9日,杜受田在实施救灾的途中染病,逝世于淮安。
咸丰皇帝得知恩师死讯之后,伏案痛哭,如丧考妣。他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并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这是清朝人臣之中最高的待遇。在清代,赐谥须由内阁票拟,再由皇帝钦定。咸丰却打破常规,不待内阁票拟,自行特谥“文正”。就连杜受田的丧事,规格也高乎寻常。11月15日,咸丰皇帝亲自到杜府祭醊,抚棺洒泪,悲伤至极,令在场者不禁动容。
一代学者,一朝帝师杜受田逝世,作为他的弟子,咸丰表现出了极大的痛苦与感恩。虽然咸丰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也许他不适合做皇帝,在国家多事之秋,他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对于杜受田来说。他没有看错人,他的学生是一位极富感情,很懂感恩的人。这一点与杜受田的教导也是分不开的。
谁说“帝师难当”?谁言“伴君如伴虎”?杜受田用他的经历告诉了世人:“皇帝也是人,他也有感情,用真心就会换来真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