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摔跤吧爸爸》看选择与焦虑

(2017-05-31 19:59:25)
分类: 杂谈随笔
http://s15/mw690/002rx244zy7bvAOJax09e&690
      多日前,老婆去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回来说不错,强烈向我推荐,说是看了以后热血澎湃,不禁有想参加摔跤比赛的渴望。虽说几年前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很不错,但是凭着对其上一部作品浮夸的表演的印象,我想还是省一张电影票的钱吧。
      想不到这些日子来这部电影居然好评如潮,豆瓣上居然有创纪录的评分,忍不住想着去看一下好在哪儿。于是端午节期间,带儿子去看了下。

      说实话,这部电影拍得是相当的精彩!精彩在哪儿,影评文章铺天盖地。只是一点也没有老婆所说的兴奋,反而是整个人浸入了无休止的焦虑中。
      因为,我看到了印度式教育和我们的传统教育别无二致,似曾相识,剧中的爸爸就是活脱脱的传说中的虎爸。姐妹俩的每一步成功,都是对我们现下所谓科学育儿的嘲讽。
      姐妹俩练摔跤是为了什么?开始时是被爸爸逼的,后来是为了改变早早嫁人的命运,间接地实现了爸爸的梦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梦去吧!
      孩子是怎么练的?爸爸逼的。逼着去跑步,逼着剪掉长发,逼着跳到河里。民主和谐的家庭?见鬼去吧!
      这似乎并不符合教育学原理,与我推崇的蒙台梭利与卡尔威特背道而驰。咱们的孩子怎么办?这一切我可做不来。

      但是让我焦虑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贝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后,遇到了那位教练,教练改变了贝塔的训练和比赛的方式,导致贝塔停步不前。而最后爸爸冲破阻力,帮助贝塔成就了英联邦运动会的冠军,圆了自己的梦想。
      想想吧,这个我也做不来,因为我也没有这样的智慧,在这样的关头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人说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部电影显然验证了这样的道理。该向南走,你愈发努力地向北跑,越努力错得越远。要是我,孩子进了国家队,就会对教练说,孩子全靠你了。绝对没有可能对孩子说,别听教练的,他就是个煞笔。

      但是,对孩子的学习指手画脚还是会的。掂量着到辅导班好呢,还是自己在家学好呢?该补补英语了,还是补补数学呢?这个班不行,要不要换个班呢?这种选择貌似比阿米尔汗难多了,因为,好像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没有他那么斩钉截铁。那这样去保证我的选择是对的呢?

      想了两天,终于想明白了,我又不是要让孩子得世界冠军,干嘛要把自己逼成那样呢?就像考试里的最后改的那题,往往把正确答案改错了。学习人家的,结果没学会,反而把自己的好东西丢了,所谓邯郸学步吧。
      于是愈发淡定,虎妈狼爸们,咱们可不是一条道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城门失火
后一篇:小程序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