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有益》青烟

(2025-06-16 06:34:09)
标签:

坐标

高峰

知识

分类: 散文.忧伤木棉

                     书房,是一个与我生活和思想紧密相连的地方。它赋予我安静的气质,饱满的状态,稳定的情绪,在一个没有时间之上的空间里,它仿佛用各种食材准备出饕餮盛宴款待我的到来:历史的味道,艺术的味道,文学的味道......任我享用。我喜欢坐在它的腹部,咀嚼饥饿的词语,我更喜欢用钢针般的语言打通我的奇经八脉,有时仅用一枚便可固本培元。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段神秘的奇幻之旅,充满无尽的新奇与渴望;每一次合上一本书的最后一页,都是一次被那些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情节牵引后内心的平稳着陆。我在沉默的书房一边升起月亮,一边驮住日落;一边攀岩未知的高峰,一边用奇妙的感受享用读不懂理解不了的某些章节。如果说大千世界山河辽阔,行者无疆那么书的世界便是天马行空,超然物外

  读书,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以梦为马,追光前行。虽然它不一定让人发财致富兴盛显达;也不一定让人光宗耀祖,顶天立地,但书里浓缩的人生智慧和不变的人生哲理会让一个人内心圆满,悄悄内化为有智慧,明事理,懂分寸的自己,一个降低了物质需求、灵魂充实的精神富翁有真正的奢华与美丽----那便是内心的快乐与幸福当很多人还在通过刷短视频抖音获得零碎知识的时候,我用书籍悄悄帮我擦去了无知和浅薄、自大和傲慢,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构人生坐标的基本点线平面,因为总有一本书,会进入你内心生活,书里总有一种知识体系,会不知不觉成为你坚实可靠的思维逻辑。你会葆有一种笃定的信仰,不去破坏道德与文明的自然规律,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知道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宝贵的、值得争取的随着生命智慧沉淀出一个内心宁静,行动从容,不内耗,不焦躁,不拧巴,顺势而为,依势而行的自己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而取得结果。即使没能所愿,也通过无限放飞的翅膀看到了一万次海,通过湛蓝的眼眸透露出对事物的憧憬和希望。

读书,让我认识了伟大有趣和独特的灵魂遇良师益友,得人生指引。当年弃医从文、器救国救民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在散文《藤野先生》中回忆道:“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改变他们的精神,当然要提倡文艺运动了。”这是一个树立华夏强大的“民族魂”,毅然拿起笔做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仁义君子这面伟大先驱的镜子照进现实,也照亮未来。今天,人们通过文学的视野挖掘、关怀和唤醒着自我的精神创伤和危机,用文学的力量改造社会、建立民族尊严和国民命运。大器晚成的励志青年----晚清文学大家曾国潘小时候读书愚笨,记忆不好非常勤奋天背书到深夜就是不能把文章背下来,躲在房梁上的贼得心急如焚后,跳下来当面把文章从头到尾背诵了一遍,吓得曾国潘目瞪口呆乐得我合不拢嘴。故事里既有幽默,又有励志,还有趣的灵魂,说到灵魂的独特之人:荷马、海伦.凯勒、布朗、史铁生,余秀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体残疾。但是这些残障人士,虽然肉体上是痛苦的,精神上却是超脱的,他们用不朽的作品传递着精神的力量与光芒,是我们一生值得学习的精神导师。
  读书,给予生命内核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多读一点书,多增加一点人淡如菊的心境;多读一点书,多增加一点应对生活惊涛骇浪的勇气诗书画文词赋颇有造诣甚至还兼有“美食家”之称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生可谓极尽坎坷:政治上受“乌台诗”案蒙冤入狱一百三十天出狱几经谪贬,辗转奔波,历尽半壁江山,看遍荣辱悲欢。泪尽目干柔肠寸断的苏轼在爱妻十年忌辰之日,无限凄凉地了千古绝唱《江城子》,文学创作就此达到了人生巅峰苏轼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也是因病先他而去,第三任妻子是歌女王朝云,最是情投意合,却命运弄人,早早病死。妻妾三人,无一人陪伴终老。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苏轼一生风雨坎坷,涛叠浪涌,他却用宽容乐观天地的心胸超脱八苦,随遇而安,无预于己拂袖一笑一切化作云淡风清黄沙滚滚,月涌大江,漂泊无定的他只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天地渺渺,月垂平野,一生命运多舛的的他只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氤氲处取山间之色,对月而歌;清风间托鲲鹏之翼,展翅千里。如果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想想大起大落飘逸潇洒的苏东坡,自然会笑对人生然后对自己说:人间万事,不过如此。
  董宇辉老师说:读书不一定能前程似锦,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让你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是的,读书不是为了攀权附贵,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雄辩驳斥炫耀卖弄,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规矩,懂生活,会思考的人

愿你我都能与之情感共鸣,实现生命的维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