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中国震撼》批判:“整体思维第5自然段批判
(2011-11-23 14:26:24)
标签:
杂谈 |
整体思维第5自然段批判
作为一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应当在前一自然段“总之”的基础上回答所谓“整体思维”是如何“可能影响世界”的。然而, 张先生连这样的写作思路都没有,他仍然是我行我素,胡说八道、空空如也、主观武断、没有论证、没有论据、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泛泛而谈。
他首先扯到所谓东西方“哲学”问题,接着扯到什么“政客短视”问题,再后来是“当今世界”如何,再后来是“中国人”,再后来是“这些智慧”对西方、对世界问题。我们的张先生就是这样东拉西扯、毫无章法地结束了他的所谓“整体思维”的讨论。
张先生一开头无厘头地讨论所谓东西方“哲学”问题。他说:“西方哲学强调个体,中国哲学强调整体,两者本来完全可以互补,就像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看到森林也要看到树木,这样可以深化我们对世界事物的认识。”
博主质问张先生:第一,凭什么说“西方哲学强调个体”呀?根据何在?道理何在?案例何在?这里的“个体”难道就是前面的“个人”“个人主义”吗?在博主看来,显然不是。如果是,张先生必须说明,然而他没有说明,即使原谅张先生的这一失误,也不能原谅张先生的用词不当。实际上,西方哲学擅长于演绎思维,而不是什么强调个体。更何况,强调个人主义也只是文艺复兴之后,之前的西方哲学中没有强调个人主义。第二,凭什么说“中国哲学强调整体”呀?根据何在?道理何在?案例何在?固然,中国古代哲学中擅长于“整体思维”,但不代表整体中国哲学(古代、近代、现代)都擅长于“整体思维”。这里必须强调,是“擅长”而不是“强调”,是“整体思维”而不是“整体”,由此可说明,张先生不仅用词不当而且思维也不严谨。第三,既然“西方哲学强调个体,中国哲学强调整体”这一提法违反了东西方哲学的本义,因此,也就不可能“两者本来完全可以互补”,虽然博主否定了张先生这里所谓的“互补”但并不否认东西方哲学之间的交流、互补、融合关系,这本来就是世界各民族相互学习的有机内容,只是被张先生弄错了。第四,“两者本来完全可以互补”与“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看到森林也要看到树木”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就像”关系,前者是两种思维成果的交流、融合过程,后者是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的形象比喻。如果“就像”,除非“中国哲学”是森林,而“西方哲学”是树木,然而,这样的比喻不仅“西方”人不答应,就是中国人也不可能答应,因为这种比喻违反最基本的常识。这种比喻只有那些思维错乱的人才能够想得出来。更何况,所谓“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看到森林也要看到树木”是对成语的“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简单演绎,没有任何创新的成分,只是玩弄词汇而已,把这种低级玩弄拿来卖弄只能表明玩弄者的浅薄。第五,鉴于上面所指出的各种谬误,张先生所谓“西方哲学强调个体,中国哲学强调整体,两者本来完全可以互补,就像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看到森林也要看到树木”还能够“这样可以深化我们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吗?在博主看来,只要张先生的错乱思维不扰乱我们正常的思维,博主就谢天谢地了。
张先生接着说:“中国已从西方强调个人的理念中获益匪浅,西方其实也可以从中国强调整体的理念中学到很多东西,因为西方民主制度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政客短视的问题。”
博主质问张先生:第一,中国真的“已从西方强调个人的理念中获益匪浅”了吗?第二,“中国已从西方强调个人的理念中获益匪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呀?你张先生能够说清楚、说具体、说全面、说透彻吗?空空如也、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胡说八道,就是没有一个字是符合事实、符合真理的。第三,“西方其实也可以从中国强调整体的理念中学到很多东西”吗?能否具体地说一下呀?空空如也、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胡说八道,就是没有一个字是符合事实、符合真理的。第四,“西方民主制度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政客短视的问题”是“西方其实也可以从中国强调整体的理念中学到很多东西”的原因吗?博主答曰:胡说八道,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被张先生拿来当作因果关系加以卖弄。第五,“西方其实也可以从中国强调整体的理念中学到很多东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呀?原因是什么呀?根据是什么呀?危害是什么呀?如何防范呀?你张先生能够说清楚、说具体、说全面、说透彻吗?空空如也、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胡说八道,就是没有一个字是符合事实、符合真理的。总之,这句话是张先生的胡话、废话、空话、假话。
张先生接着说:“西方政客往往只关心部分选民的短期利益,而忽视更加长远的问题。如果这种敌视继续有增无减,那么处理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全球性问题就会非常困难。”
博主质问张先生:这句话与你的东西方哲学有啥关系呀?与你所谓的整体思维有啥关系呀?与你所谓的中国理念有啥关系呀?与你所谓的“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有啥关系呀?博主答曰:没有任何关系,张先生喜欢像猪八戒踩西瓜那样,踩到哪儿是哪儿。
张先生接着说:“在当今世界上,全球治理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更多一些的整体思维,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
博主对这一说法本身没有什么质疑和质问。但博主要提醒,整体思维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中国所专有,中国之外同样拥有整体思维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千万不要被张先生所忽悠。
张先生接着说:“中国人做事讲究通盘考虑,讲究一个度,讲究动态平衡,讲究解决问题的最佳火候和时机。这些智慧对于解决西方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对于解决全球治理面临的许多难题都有积极意义。”
博主与张先生持不同意见的是,“做事讲究通盘考虑,讲究一个度,讲究动态平衡,讲究解决问题的最佳火候和时机”“这些智慧”不是“中国人”所专有,而张先生认为是专有。
以上对张先生“整体思维”第5自然进行了逐字逐句地批判,发现了其中细节上的各种谬误、谬论。现在,把这一自然段放到整个小节中考察,博主发现,整个段落既没有围绕一个主题阐述,而且体现了张先生的思维就像猪八戒踩西瓜踩到哪儿是哪儿。博主还发现,整个段落既不能说明“整体思维”是“八大中国理念”之一,也不能说明“整体思维”作为“八大中国理念”之一“可能影响世界”,也不能说明“整体思维”作为“八大中国理念”之一是如何崛起的,更不能说明“整体思维”作为“八大中国理念”之一能够说明“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的什么内容(实际上是毫不相关),因而是废话中的废话,胡话中的胡话,假话中的假话,空话中的空话,完全可以删除。
2011.11.23